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他们告别城市的喧嚣繁华,扎根深山僻壤;他们舍弃舒适的生活环境,走进脱贫户家中;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乡村振兴的希望。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贵州省属国有企业,自省委省政府调整结构、改制升级以来,积极承担国企社会责任。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稳坪镇木叶村,便是该集团2025年乡村振兴帮扶点之一,而党员毕鑫,正是派驻德江县稳坪镇木叶村的驻村干部,他以初心践使命,用实干书写着基层服务的答卷。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在军营里,我挥洒热血、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告别熟悉的营盘,军人的信念与担当从未改变,我要用另一种方式续写人生的精彩,真正做到‘退伍不褪色’。”毕鑫的话语朴实而坚定,“我永远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当兵前,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是党和国家的培养让我成长。这次特别感谢集团党委给我机会,让我能回到农村,用青春和热血回馈父老乡亲,我感到无比荣幸。”这份对乡土的深情、对使命的坚守,成为他扎根基层的不竭动力。
 
 自2025年6月初驻村以来,毕鑫始终在上级领导与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沉下身子摸实情、办实事。全村共127户村民他先后走访脱贫户48户,总结脱贫经验;细致摸排监测户4户14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户、边缘易致贫户1户、突发严重困难户2户)、低保户27户53人(2024年整户新增2户3人),以及残疾人9人(其中一、二级重残4人),逐户梳理困难诉求,村“两委”、上级领导共同谋划针对性帮扶方案。同时,他主动调研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全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及村级集体经济企业,摸清产业发展底数;针对村里外出务工劳动力,开展政策宣讲与安全知识培训,并协助符合条件的困难村民申领交通补贴,切实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木叶村的主导产业为花椒、肉牛养殖及精品水果种植,毕鑫积极对接集团党委与上级政府资源,为符合要求的农产品搭建销售渠道,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多亏驻村定点帮扶干部帮咱找了销路,今年的花椒不仅没囤在家里,还卖上了好价钱,比往年多赚了不少钱,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木叶村的张大爷感激地说。
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对驻村干部有着明确要求:“以村为家,驻村不仅是驻点,更是驻心。”作为党员,毕鑫始终牢记这一要求,坚守初心情怀,严格服从组织安排,严守纪律规矩,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解民忧,真正做到“身在基层、心系群众”,将全部热情与力量融入村集体,把群众当亲人、把村事当家事。在驻村书记与工作队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他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折腾、不蛮干”,聚焦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治理能力提升等关键领域,结合木叶村实际与群众期盼,主动谋划工作、细化落实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切实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在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下,毕鑫积极主动参与村支两委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理论研讨与实践活动;同时,他注重加强团结协作,紧紧依靠村支“两委”与党员群众,集思广益谋发展,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毕鑫把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作为重要抓手。他牵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清理村内垃圾与杂物;协助村支两委开展防火宣传,加强村庄绿化美化,聚焦生态建设,全力打造宜居乡村。在村民住宅建设上,他有序引导村民按规划新建房屋,推动新建民居统一院落布局、服从整体规划;坚持落实“两清两改两治理”与农村“五治”工作要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此外,他还积极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崇德向善、艰苦奋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的文明风尚,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协同进步的综合工程。从“产业兴旺”到“生活富裕”,从“生态宜居”到“乡风文明”,从“治理有效”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像毕鑫这样扎根基层的奋斗者。
乡村振兴是关乎国家发展全局、亿万农民福祉的深刻变革,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是无数像毕鑫一样的党员干部、国企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扎根乡土、实干笃行,共同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不仅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承诺与使命担当。(图片由陈泽锋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