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五年,“开放”二字为何更显重要

下一个五年,“开放”二字为何更显重要

来源:三里河 2025-10-28 14: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十五五”时期的12项战略任务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被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

这并非中国第一次强调“开放”,但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这两个字被赋予了与以往不同的分量。

“中国提升对外开放的优先级,是内部发展需求与外部地缘政治变化共同驱动的结果,体现了中国在变局中的主动积极选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张茉楠对三里河说。

她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更需要通过市场的链接,与世界共享发展机会。

资料图:上海外滩。

开放,首先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发展。

“开放是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断减少制约要素流动的“边境上”和“边境后”壁垒,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达到6.16万亿美元,连续8年世界第一;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高水平开放,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而这种开放,也在发生结构性转变。

过去提到“开放”,主要是拆门槛,而今,则是建规则。

张茉楠表示,中国链接全球的重心,正在从商品输出转向技术赋能。要从“跟跑”变为“领跑”,关键在于能否将技术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规则优势。

高水平对外开放兼顾了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处于全球前列,中国以自身创新能力赋能全球新兴产业发展。

未来五年,中国对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都有部署。

尤其是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新兴领域,正在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阵地。

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也在改变传统贸易的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为开放注入更多确定性与韧性。

与此同时,中国的开放布局也不再依赖单一市场。

近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中国贸易额持续增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和投资显著增加。

张茉楠指出,在部分国家鼓吹“脱钩断链”之时,中国积极充当全球供应链的连接点,推动全球产业链稳定健康发展;

在某些国家高筑市场准入壁垒之时,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巨大优势,更成为全球企业竞相投资的沃土。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在“扩大自主开放”前增加了“积极”二字。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将更加主动作为。不同于初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的“履约式开放”,中国正积极把对外开放提升至新高度。

这一变化,被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感知并响应。2021年至2025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超过“十三五”期间总额。

投资中国,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的中国负责人对三里河表示,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开放”的强调,为跨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注入更强的信心。

“不断扩大开放和鼓励科技创新的中国,正引领外企在中国拥抱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世界知名工业软件公司——法国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裁张鹰说。

德国工业阀门和泵制造商——凯士比北亚区域执行总裁贺钧认为,中国加快绿色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外企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为自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也在全球互联互通中发挥稳定锚作用。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只越开越大 ,更在构建一套行之有效、互利共赢的规则体系,为全球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投资机会,为世界贡献发展进步力量。

(“三里河”工作室)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