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航运安全与发展报告(2025年)》在京发布

10月24日,《南海航运安全与发展报告(2025年)》媒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南海航运安全与发展报告(2025年)》在京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5 17: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0月24日电 10月24日,《南海航运安全与发展报告(2025年)》媒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报告由大连海事大学智库专家团队编制。根据报告编制团队,该报告基于大数据方法系统分析南海"港口、航线与货物"航运三要素的综合性研究成果,首次以客观、完整的数据揭示了南海航运体系的真实运行状况,深入分析了南海航运对全球贸易、能源稳定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南海在全球贸易与区域合作中的战略意义。

报告显示,南海水域汇集29个主要港口、14条海上航路,通航环境与交通组织复杂,途径航线通达全球所有的重要贸易区,集装箱、油气等货品中转量位居全球前列。南海海域港口的"船舶密度"是加勒比海的7.5倍、波罗的海的3倍,地中海的1.5倍,彰显其作为"超级缝合线"在全球化裂变时代维系产业链稳定的不可替代性。

报告指出,南海为大宗重点物资运输和航行安全提供保障。南海承载全球40%船舶挂靠量、30%集装箱运输量,串联中日韩、东盟、澳洲和非洲四大经济圈。为保障航行安全,南海建立了完善的航行管理体系,成为全球船舶通行和大宗 货物运输的"安全压舱石"。

报告显示,南海承载着全球关键大宗物资运输的显著份额:经南海运输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大豆分别占全球海运总量的40%、34%和21%。南海港口群以新加坡和香港为"双核心",形成多层次、高效率的协同网络,其船舶挂靠量与主干航路流量年均增速超过15%,货物运输总量保持约5%的年增长。南海已成为全球能源与粮食供应不可或缺的"物资生命线",直接关系多国能源安全与产业链稳定。

专家解读:中国是南海航运安全的坚定维护者和贡献者

《报告》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繁荣、自由、安全的真实南海。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海洋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海文指出,该报告是全球首个基于大数据研究方法,从"港口、航线和货物"三要素系统分析南海海上交通的成果,具备客观、完整与创新性。报告用大数据客观地展示出南海海上交通的繁荣景象,用事实证明了南海海上航行是自由的,南海航行安全是有保障的。她强调,南海是关键的能源、矿石和粮食的重要运输通道。南海航行自由和航行安全,对于畅通世界贸易往来、维护和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她认为,此成果意义重大,再次证明了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和贡献者。

《报告》为国际社会研究和观察南海提供有价值参考。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表示,报告提出的"南海是超级缝合线、安全压舱石和物资生命线"新概念,对于国际社会研究和观察南海有着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他认为,南海稳定关乎全球经济发展,但国际各方存在过度反应。数据显示,尽管南海长期是地缘热点,海洋争议摩擦不断,但这些摩擦并未影响到南海的航行及飞越。中国作为南海局势最大利益攸关方和负责任大国,长期重视维护南海通道畅通,正为南海海上安全稳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报告》揭示了中国为南海航运安全所作的贡献。《报告》执行主编匡海波、贾鹏指出,中国构建起完善的航行监管与服务系统,涵盖船舶交通管理等多维度,同时南海救助局打造现代化应急救助体系,为航行安全筑牢根基,南海已成为全球航运"安全压舱石"。在全球经济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南海是全球海运"物资生命线",承载关键大宗物资运输显著份额,且航运发展动能强劲、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是支撑全球经济运转不可或缺的海上动脉。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