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 就地消纳 宁夏银川绿色出行新实践

就地取材 就地消纳 宁夏银川绿色出行新实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5 14: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只要有电能跑到这,我们肯定到这。"在宁夏银川南智慧充电站的司机驿站里,出租车司机魏鑫对记者们说道。银川南智慧充电站,正成为宁夏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宁夏丰富的风光资源,为充电站实现清洁能源自给提供了坚实基础,体现了"塞上江南"资源禀赋的现代运用。银川南智慧充电站辐射周边包括宁夏医科大学、银川汽车站、四季鲜农贸市场、望远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充分发挥了宁夏作为西北地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

依托宁夏丰富的风光资源,银川南充电站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绿色动能,实现了"就地取材、就地消纳"的清洁能源利用模式。结合大功率ChaoJi充电系统,让新能源车充电不再漫长,减少电车司机等待时长。同时采用先进的液冷技术,确保了在大功率充电时的安全与高效,为宁夏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在民生服务层面,银川创新性地设立了全区首个"出租汽车司机驿站",站内破解充电高峰期的现实难题。利用移动充电机器人,实现“送电上门”。将传统“车找电”的充电模式转变为“电找车”的智能服务,让司机无需排队等待即可快速充电,有效解决了车位紧张时的充电难题。

出租汽车司机驿站内配备座椅等休闲措施,为出租车司机提供了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这种将基础充电服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模式,体现了宁夏公共服务的人性化温度。

同时,这座充电站的建设运营,展现了宁夏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创新思路。它不仅是单一的充电设施,更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这种创新发展模式,正是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将清洁能源利用、绿色交通发展、民生服务改善有机融合,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为西北地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王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