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永宁 打造“历史 + 现实”的思政教育新场景

宁夏永宁 打造“历史 + 现实”的思政教育新场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5 14: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 月 21 日至 22 日,“文物承古韵・少年续新声 ——2025 宁夏银川市‘行走的思政课’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先后落地宁夏永宁县新银学校、闽宁第二中学。

两场活动共吸引 700 名学生参与,通过文物知识讲授、普法互动、非遗手工实践等沉浸式环节,将千年文物的历史厚重与闽宁协作的时代精神相融合,打造“历史 + 现实”的思政教育新场景。

活动均以文物为核心载体,构建起“认知 - 实践 - 传承”的完整育人链条。在文物知识讲授环节,银川市文物管理处专业老师系统解读银川玉皇阁、鼓楼的历史背景 —— 从烽火岁月里传递不屈信号的鼓楼钟声,到见证先辈守家卫国的玉皇阁飞檐,再到两座建筑的独特形制与文化价值,让学生读懂文物背后的“活档案”意义。

普法互动环节则聚焦文物保护实践,志愿者向学生发放《文物保护法》册本、宣传海报及革命文物保护倡议书。主持人结合鼓楼墙体保护、玉皇阁飞檐修缮的真实案例,详解“不得刻画古建筑”等法律条款,并开展“文物保护小卫士”答题活动,答对者获赠鼓楼、玉皇阁定制书签与文创,将法律意识融入趣味互动。

最受学生欢迎的“手作文物副本”工坊环节,设置拓印传习、微缩复刻两大分区。拓印区提供鼓楼、玉皇阁模板,学生亲手体验非遗拓印技艺;微缩复刻区里,非遗老师现场指导用剪纸、面塑泥制作古建筑模型,作品标注制作者姓名后相互展示。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既是银川市文物管理处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的实践,也是传承闽宁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通过让学生“触摸”文物、体悟协作,不仅筑牢了文化保护的少年根基,更让抗战精神、闽宁精神融入青春成长。(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