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国资“顶梁柱”,“赣”出精彩新篇章 ——“十四五”国资国企高质量收官观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2 10:5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2 10: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资产总额突破10万亿元,年上交税费超400亿元,关键领域投资占比超80%……“十四五”期间,江西国资国企以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夯实了全省发展的“压舱石”,舞动了产业升级的“龙头”。

规模与贡献同步提升,“顶梁柱”作用实体化

“十四五”是江西国有经济量变引发质变的五年。省国资委数据显示,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连跨六个万亿元台阶,营业收入达1.4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高达21%和13%。省属企业连续两年全面盈利,全省国企年上交税费占全省税收比重达10.5%。

这份贡献体现在超2000亿元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入中。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超80%的营收和投资占比,显著增强了江西经济的韧性与基础保障能力。

科技与智造双轮驱动,新动能澎湃涌现

江西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位置,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五年来,省属企业获国家和省级科技奖40余项,运营创新平台120余个,从助力C919飞天到亮相“九三阅兵”,展现了硬核创新实力。

以“智改数转”为标志的产业变革同步推进。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成为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建材集团万年青工厂入选国家级5G工厂。在“AI+”行动和“双碳”战略驱动下,省属企业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800兆瓦,增长109.7%,绿色制造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改革与开放协同发力,发展格局豁然开朗

江西国企改革连续三年获国家A级评价。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落地,董事会建设、经理层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实现全覆盖。通过战略性重组,新组建数字集团、人才集团,重组农发、长旅集团,形成了“三大类别”产业发展新格局。

开放层面,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实现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零的突破”;省属企业累计承接国际承包工程46.87亿美元;江钨控股发起设立50亿元矿业基金,江西国企正自信地走向世界。

链主与集群共生共荣,区域发展注入国资动能

围绕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国资国企实施“争链主 强集群”行动。江铜集团作为典范,营业收入从3300亿元跃升至5600亿元,并有力支撑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集群跻身“国家队”。这背后,是总规模33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和超600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的强力支撑。

通过“省企入昌”“省企入浔”等活动,省属国企与地方签约项目近2000个,带动投资近4000亿元,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国资动力。

展望“十五五”,江西国资国企将继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更为坚实的引领力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