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20日长沙讯 今天上午,以“坚定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历史担当”为主题的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会上,对衡阳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衡阳是中央确定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湖南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过去的五年,衡阳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自“十四五”以来,衡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50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91.7亿元,年均增速6%,位居全省第二。
产业集群建设方面,衡阳成绩斐然。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卤化工、铜铅锌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8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衡阳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数字百强城市及“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是湖南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中的主力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优化至1.61,稳居全省第一,共同富裕成效显著。
社会治理与文旅发展方面,衡阳亮点纷呈。衡南“屋场恳谈会”、耒阳“湾村明白人”、衡阳“义警”等基层治理品牌获国省推介。2024年,衡阳成功举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通过文旅+科技融合、盘活闲置资产等,让酃湖公园等文旅项目重焕生机。
五年以来,衡阳安全稳定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五年“双下降”。市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以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衡阳在坚持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打基础、利长远”。2023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获批;智能衡器计量、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发展也以高水平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同时,积极培育百(千)亿企业,衡钢、五矿铜业等企业产值大幅增长,还正在通过“一企一策”的方式,全力扶持中核二七二等企业跻身百亿企业行列。
“十四五”期间,衡阳累计获得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45个国省平台,为城市发展获得发展机遇。“园区18条”“衡十条”“餐饮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此外,借助船山文化、名山文化等文化积淀,培育出“追求卓越、攻坚克难、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衡阳精神品格,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目前,衡阳已同步启动“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未来,衡阳也将继续坚定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历史担当,以更多实干实绩,为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陈益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