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协同全力推进秋收 高科技农机与时间“赛跑”抢收抢种

近日,黑龙江多地遭遇雨雪天气,这给秋粮收获带来一定影响,农户们加快秋收进度,昼夜抢收秋粮。

多举措协同全力推进秋收 高科技农机与时间“赛跑”抢收抢种

来源:央视网 2025-10-19 15: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近日,黑龙江多地遭遇雨雪天气,这给秋粮收获带来一定影响,农户们加快秋收进度,昼夜抢收秋粮。

在同江市青河镇东明村的玉米地里,大型玉米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黑夜中加紧作业。气象部门预测48小时内会有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种粮户立即组织抢收。

同时,当地的烘干塔也在不间断作业。这几天,售粮户不断增加,大家都想赶在下雪前将抢收的粮食尽快出售。

眼下,水稻、大豆、玉米等秋粮也集中进入烘干高峰期。在五常市,当地粮的粮食加工企业正满负荷运转。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10月17日,全省农作物已收获18900.2万亩,超八成。各地正加紧秋收进度,保障秋粮收获有序推进。

山东郓城:与连阴雨“抢粮” 秋收进入“扫尾”阶段

近期的持续秋雨给黄淮海主产区秋收带来一定困难,当地正全力抢收烘干秋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黄淮海秋收进度已过七成。

经过连日抢收,山东秋收进度已过七成。菏泽郓城县是受连阴雨影响较大的区域,当地秋收正在“扫尾”。

玉米地里挖开了一道沟,便于积水及时排出来。茎秆上的玉米棒已经都被农户收走了,剩下的茎秆要等天晴之后土壤干些了被粉碎还田。

农民温玉仓2025年种了6亩玉米,由于玉米成熟后遭遇连阴雨,部分玉米棒的顶部苞叶被水浸湿而发生了霉烂。为了把收回来的玉米保存好,村民们纷纷在自家门前扎起便于通风晾干的大铁笼子,每笼玉米有1000多斤。

温玉仓介绍,他2025年玉米每亩产量1000斤左右,等晾干后会以合适的价格卖掉,再加上村里为农民统一办理的农业保险赔付,尽管有一些损失,但他2025年的种地收益总体应该还不错。

记者了解到,温庄村有900多亩玉米,基本都是温玉仓这样的小农户种植。村里组织大家趁雨小或不下雨的时候,及时抢收,目前基本都收了回来。

河南:天气误农时 科技农机设备助力抢收抢种

连日来的阴雨天气,给河南的秋收和麦播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一难题,河南多地采用新型移动式烘干设备、无人驾驶播种机、深耕深松机等机械,通过高科技手段和时间“赛跑”。

持续阴雨导致粮食抢收面临“晾晒难、烘干急”的问题,河南一烘干塔生产厂家紧急赶制新型移动式烘干设备,驰援抢收一线。

除了秋收,持续阴雨对秋播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滑县城关街道薛庄村的田地里,尽管地表仍显潮湿,但一台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正平稳穿梭于田间,将旋耕、深松、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项工序一次性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土壤的碾压,有效解决了湿涝地块“进地难、整地难、播种难”的问题。

村民张福利介绍,往年遇到这种天气只能等田里晾干,很容易错过最佳播期。现在,有了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播种机,不光能下地,还播得直、播得匀,彻底告别重播、漏播。

此外,为了适时种足种好小麦,滑县充分利用农机信息服务中心,加强机械组织和调度,录入信息平台的拖拉机、小麦播种机等达4000余台,扩展北斗卫星5G导航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为来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辽宁:抢抓农时 粮食收获进度达到76.1%

辽宁省各地秋收工作目前已进入关键期。农户们正利用晴好天气抢抓农时,全力推进秋收进行。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的最新农情调度显示,辽宁省粮食收获4098.2万亩,粮食收获进度达到76.1%。作为东北大豆主产区,辽宁大豆收割面积已经达到131.9万亩,收获进度达到68.1%。

为保障大豆秋收能够收得更快收得更多,辽宁各地农业部门提前对农机驾驶员开展细致的机收减损方面的针对性培训,向种植户全面落实农机报废更新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积极推进收割机等大型农机的更新换代,应对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地貌。

同时,收割机上装备的新型收割台、脱粒滚筒、粮仓满溢预警传感器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效结合,降低粮食损耗率。

据了解,辽宁2025年大面积推广耐密植、抗倒伏、需养分低的优质大豆新品种,每亩大豆种植数量由之前的8000多株增加到11000株以上。

目前,通过2025年秋收辽宁多地已经进行的实地测收测产数据显示,在不降低大豆蛋白、脂肪含量的基础上,亩产提升达到30%以上。

【责任编辑:万月英】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