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发布十大创新方向,智能骨科联盟在京成立​

10月17日-19日,2025积水潭新进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发布十大创新方向,智能骨科联盟在京成立​

来源:中国日报 2025-10-18 16: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17日-19日,2025积水潭新进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9个骨科、烧伤整形和创面修复科以及等多学科临床新进展,围绕加强临床专科和学科建设,落实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十大功能定位”,迎接智能骨科与医工交叉带给医学的新挑战等主题,邀请国内外医学同道一起共同探讨交流。

大会共邀请国内外嘉宾共计367人,其中外宾44人、中国香港7人。在10月18日开幕式上,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发布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科十大创新方向。包括:骨科疾病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个性化3D打印骨科植入物,新型骨科生物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骨科细胞治疗与组织再生技术,罕见、遗传性骨病精准诊疗和多组学技术应用,骨与运动医学个性化智能康复,新型微型与无创诊疗器械创新,老年相关骨病的预防和治疗,骨科创新技术应用规范化研究。

蒋协远表示,本研究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与新质生产力号召,联合全国骨科领域的临床与科研专家,围绕关键临床问题、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展开系统研讨,系统梳理凝练并前瞻性地指明了未来三至五年骨科领域最具前瞻性、可行性与落地潜力的十大创新方向,覆盖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链条,贯通前沿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突破与临床研究规范三大层级,构建出立体、协同的骨科未来创新体系,最终能够服务于广大患者的健康福祉。

目前,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已进入以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医疗科技创新注入了战略动能。骨科十大创新方向,既映射出现代医学由“疾病救治”向“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转型,也集中体现了精准医学、工程融合与国家战略需求的融合与实践。尤其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加强骨科研究与创新,推动新技术临床转化,已成为提升学科水平、减轻社会负担、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趋势。

此外,会议还同步举办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手外科杂志(欧洲卷)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科专科联盟-智能骨科分联盟、个性化关节重建分联盟成立仪式,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骨科手术机器人推广应用项目工作推进暨授牌仪式。

【责任编辑:韩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