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28日长沙讯 9月28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会上对外公布了湖南自贸试验区五年来的成绩,具体主要体现在四个“新”。
“1”即出台了一部地方性法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法律保障;“3”即长沙、岳阳、郴州3个自贸片区贡献了全省近3成外贸总量;“5”即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新设立企业超5万家、达5.47万家;“7”即共计7项制度创新成果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和第五批、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
五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锚定“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战略定位,推出了系列标志性创新举措,提升了开放发展的动能活力,并有效发挥了改革试验田、开放新高地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四个“新”。
一是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突出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围绕企业所需积极破难点、通堵点、降成本、提效率,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09项。二是产业升级汇聚新动能。聚力做好装备制造、数字经济、临空经济、临港经济、有色金属、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七篇文章”,塑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优势。三是协同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举,推进区内区外联动创新发展,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营商环境实现新跃升。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标准,聚焦最简审批、最高效率、最优服务,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了开放新生态。
下一步,湖南自贸试验区将深入实施提升战略,在深化制度创新、助推产业升级、服务区域协同上加力加效,将119.76平方公里的热土,建设成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标杆示范。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吕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