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学者联袂开讲——国家植物园启动"万物共生大讲堂"全国科普月特别活动

9月6日,《万物共生大讲堂》全国科普月特别活动在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放映厅正式启动。

顶尖学者联袂开讲——国家植物园启动"万物共生大讲堂"全国科普月特别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7 20: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7日电 9月6日,《万物共生大讲堂》全国科普月特别活动在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放映厅正式启动。作为中国科协科普教育基地联合行动重点活动,该活动的系列讲座每周六举办一场,持续至9月27日。同期,国家植物园还将推出“生活里的植物”系列活动,形成以"万物共生,植系生活"为主题的科普联动,为公众呈现一场科学盛宴。

顶尖学者联袂开讲

本次活动特邀四位国内权威科学家与科普专家,通过跨学科视角揭示自然界的共生智慧:中国气象局科普专家戴云伟将主讲《植物的语言—农时与气候变化》,解读植物作为"气候记录者"的独特价值;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带来《星星一闪万物生》,探索宇宙星辰与地球生命的奇妙联系;国家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夏晓飞通过《看不见的世界》,带领观众认识微观生态系统的精妙平衡;北京师范大学邓文洪教授将以《我和猛禽的故事》为题,结合其多年研究成果,讲述鸟类社会等级的严谨性,展现动物世界的神奇之处,揭示猛禽作为生态系统关键类群对生物群落的调控作用,从而引发人们对动物保护与自然敬畏的思考。

构建全民科普生态课堂

国家植物园管委会主任、大讲堂创始人贺然表示:科普工作是国家植物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任务。植物园不只是“植物的避难所”,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课堂,科普工作就是这堂课的“教科书”和“传声筒”,它的重要性,往小了说关系每个人的生活,往大了说连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创建《万物共生大讲堂》的初衷是要为科学家和公众搭建桥梁,把“与自然共生、与万物共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传播好,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好,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的提升。

项目负责人陈红岩介绍:三年来,已累计邀请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开展87场讲座,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品牌活动培育试点项目》,制作的20集视频课程被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平台全数收录,先后荣获"典赞·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2024年全国科普日暨北京科学嘉年华优秀活动”等多项荣誉。

作为国家植物园重点培育的科普品牌,《万物共生大讲堂》始终秉持"讲述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的宗旨,其内容覆盖植物学、生态学、古生物学等多元领域,通过"多媒介传播+纯公益开放"的模式,已成为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弘扬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

本次全国科普月特别活动,将进一步推动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