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2025“奋斗杯”第四届上海市青年技能大赛——科技网络主播大赛医疗健康赛区复赛在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天地V聚场举行。大赛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指导,共青团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共青团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支部委员会、上海凯乐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活动旨在激发青年创新活力,让青年成为科技创新的代言人、科学精神的传播者、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
赛事自7月中启动,吸引来自医院的医护工作者、高校的医学生、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工作者参与其中,从初赛作品中遴选出21个作品进入复赛。现场由评审与观众票选出前六名获得人气大奖,并由评审打分决定5组晋级名单。赛事的总决赛将于9月22日在浦江论坛主会场举行。
此次科技网络主播大赛的启动,正值《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简称“沪九条”)发布实施不久。该政策提出支持优质内容创作、扶持新兴创作者成长、构建全球内容创作集聚区。
赛场上,21组选手使出浑身解数,将他们一周前才抽到的选题,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舞台上表达出来,展现科技网络主播的魅力。
瑞金医院血液科医生林小晶在舞台上讲述的是一款由上海科学院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经过35年探索研发的脑卒中筛查系统。通过上传常规体检报告,系统就能自动分析个体未来10年的卒中发病风险。她的表演独具一格,互动性强,引得台下阵阵掌声与笑声。
林小晶说:“我们是临床一线医生,患者来医院就诊多少是伴有恐惧感的,所以医生的沟通能力很重要,让患者把疾病和诊疗方案听懂,就不会觉得我跟他是处在对立面。因此,我在准备这个表演时,也是基于日常工作的经验,把医学说得通俗易懂,多打比方,来拉近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来自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药剂师唐煜明的节目也十分精彩。在4分钟时间里,他的表演既讲明白了他要“带货”的血糖监测传感器的专业原理、适用人群、使用方法,又融入了诸多有趣的笑点,让观众仿佛置身一个脱口秀现场,许多观众表示还没看够。
唐煜明说,他有参加健康脱口秀的经验,对写稿结构比较清楚,形成了一定的舞台风格,也对于一个表演如何以产品为主线,同时拉住观众的兴趣点和思绪有了一定的思考。他说,自己会走上医学科普的道路,始于想要科普药物相关知识的初心。实践后,发现这个过程反哺了个人成长。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选手田浚祺以分享自己与静脉曲张的亲身诊疗经历开篇,借助视频、动画和背景音乐,讲解静脉曲张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他通过互动提问引发观众思考:“如何用一双袜子预防静脉曲张?”随后他以模型假腿,解释新型医用弹力袜在改善血管健康中的作用原理。随着讲解逐步深入,评委频频点头,现场观众也对弹力袜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田浚祺所在的“久脉”实践团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在上海、云南、湖北、山东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今年,团队集中开展静脉血栓防治的科普活动,结合线上科普动画、图文内容与线下文创、科普展板、互动游戏等形式,将创新科研成果融入易于接受的科普体裁。8月以来,团队将服务重点放在退役老兵群体,先后在湖北宜昌、恩施以及上海开展了二十余场科普义诊活动。通过便携式筛查设备,团队为老兵登门入户,进行血管疾病早期筛查,提供弹力袜和健康食谱,帮助其改善血管健康。田浚祺说:“以‘奋斗杯’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入基层,用生动科普、深情共鸣,推动更多人关注血管健康,让科研成果进一步贴近民心呼唤。”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杨兵是比赛的评审之一,也是健康科普的一员老将。他认为这样的比赛对选手是巨大的考验,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把一个医学产品的技术讲清楚,又要考虑到“播感”,以及对流量的运用、对观众情绪的把握。
“从其他评审的点评中,我也感受到,大家对于网络主播能带动情感上的共鸣有很高的认知和要求。也就是说,一名主播要给观众带来一些正面能量。我认为,这从医学角度来说特别重要,因为这正是我们所讲的常常在安慰,有时会治愈。” 杨兵说。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