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蜀道难”到“世运通”:中国铁路强力保障成都世运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1 14:1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21 14: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3年夏,成都大运会圆满落幕,阳光灿烂的青春记忆还未褪色;2025年夏,当“太阳神鸟”再次掠过浩瀚星空,成都又迎来世界瞩目的成都世运会。作为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世运会”)于8月7日至8月17日举行。

当世运圣火点亮蓉城,一列列“复兴号”动车组如银龙飞驰,载着全球健儿奔赴巴蜀竞技场。作为中国大陆首次迎来的非奥项目最高水平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成都世运会汇聚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参赛。这场“非奥盛宴”的辉煌背后,西南铁路以钢铁动脉为脊梁,以文化服务为血脉,在古老的蜀道上,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的“交通强国”壮丽诗篇。

钢铁动脉加速赛事脉搏 。“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的千年嗟叹,已化入历史云烟。今日成都东站,智能闸机与人脸识别构筑的世运专用通道,让百余国家、数千名运动员与官员体验“30秒畅行”。面对暑运日均20万人次的汹涌客流,铁路部门创新“蜂群调度”模式,在成渝客专等干线上,将列车发车间隔极限压缩至4分钟。更令世界惊叹的是中欧班列的“洲际接力”——奥地利定制的索道滑水设备,搭乘“蓉欧速达”班列,穿越11国山河,将传统海运45天的周期奇迹般缩短至11天,为赛事筹备抢出黄金时间。钢铁驼队的轰鸣,正是当代丝绸之路最雄浑的时代回响。

流动车厢演绎天府风情。成都东站,不只是枢纽,更是流动的文化客厅。蜀绣漆艺非遗与世运主题交相辉映,VR世界里三星堆神树与都江堰碧波隔空对话,双语志愿者以乡音教外国友人品味“巴适得板”。当G2963次“世运蓉港行”主题列车穿越巍巍秦岭,车厢内川剧变脸的刹那惊艳,让中国香港旅客赞不绝口,1600公里旅程,化作一条流动的“天府文化长廊”。文化软实力的渗透,见于润物无声的细节:234名铁路青年志愿者历经急救、礼仪、英语三重淬炼,在场馆化身文化使者;外籍旅客服务站内,工作人员英、法、意、汉四语无缝切换,繁琐的票务流程,升华为跨文化理解的温情纽带。

隐形防线护航赛事平安。 安全,是赛事成功的生命线。成铁川之味公司构建“从农田直抵餐桌”的全链条食安监控体系,省市场监管局专班驻点,对35种高风险食材实施“一票否决”,连“短保”食品的分钟级配送时效都纳入精密掌控。特种设备安全网密不透风——成都市计量院对核心场馆1800台设备拉网排查,压力表、报警器的毫米级误差皆难遁形。接触网工们以“归零心态”整治1400处轻飘物隐患,0.2平方米的塑料布亦不放过。正是这份极致的严谨,成就了赛事期间重点物资运输零延误、涉外服务零投诉的坚实保障。

从“难于上青天”到“纵横寰宇间”, 钢轨之上飞驰的,不仅是风驰电掣的复兴号,更是一个民族从技术自立迈向文化自信的壮阔征程。当世运健儿带着竹香氤氲的熊猫竹筒饭滋味和“巴适得板”的乡音踏上归途,这张以中国速度熔铸、用东方温情打磨的“国家名片”,已然随这钢铁动脉的强劲脉动,传递五洲四海,余韵悠长。(谭昕磊 赵倍,漫画:付春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