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两山”理念提供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中国方案

近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与模式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俞海:“两山”理念提供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9 20: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近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与模式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相关案例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俞海表示,我国在国家层面先后作出支持“两山”转化的系列制度安排,各部门、各地区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探索多样化实现路径和创新模式。如生态环境部目前已遴选7批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总结了“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绿色资本”4种转化路径和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补偿等8种转化模式。各地在实践中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

他举例指出,成都市在公园城市建设进程中,以“量化评估—市场交易—产业融合—共建共享”为核心模式,探索了丰富多样的转化路径,如依托生态本底打造“公园+”“绿道+”的生态消费场景,以区域公用品牌推动生态产品溢价,以川西林盘为载体激活乡村生态价值、开展碳汇交易等,为全国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有益参考;磴口县不断探索新时代防沙治沙新路径、新举措,形成防沙治沙“磴口模式”,坚持以治促用、治用并举,边向沙漠进军,边向沙漠要效益,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生态农牧业、光伏产业,健全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制度等保障措施,促进防沙治沙和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南平市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外围打造环带的保护理念,将环带作为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载体,在“圈外”将“圈内”的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的民生福祉,实现“圈内”“圈外”协同发展。在环带建设示范带动下,南平市生态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

俞海强调,这些案例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人民为中心,以产业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制度为保障,走向绿色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这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也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积极宣传‘两山’理念,呼吁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为国际社会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提供思想启迪,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指明道路。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坚持胸怀天下,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秉持‘授人以渔’理念,将‘两山’理念实践付诸于‘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等合作机制中,让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切实从中受益。”他说。

俞海指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太阳能、风能和水电等绿色项目,将自身践行“两山”理念的做法、技术和经验分享出去,推动“两山”理念在当地落地生根,为提升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球环境治理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两山’理念所倡导的‘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全球在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广泛接受的核心理念和共同话语。”他强调。

他举例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了中国引领者地位;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十分精妙的理念,我们应该将其推广到全世界。“绿色GDP”之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消解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二元对立,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站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要努力做“两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使‘两山’理念不仅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贡献东方智慧,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指引,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更强动力,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俞海说。

【责任编辑:何思】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