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传统监管“平均用力”的难题,提升监管效能与精准度,上虞区积极探索监管创新路径,以企业精准“画像”为基础,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机制,通过科学划分风险等级、差异化配置监管资源,为企业发展与区域治理注入新活力。
试点先行,构建监管新框架
上虞区秉持“试点先行、全域覆盖、条块结合、属地为主”思路,经多轮研讨与部门协同,选定上浦镇、谢塘镇作为试点单元。执法局与司法局迅速组建专项小组,深度对接镇域企业,为分级分类监管筑牢组织根基。
试点过程中,专项小组聚焦企业安全基础、行业风险、隐患风险等6大维度,构建量化评价体系。通过赋予各维度权重,对企业进行“红橙黄蓝绿”五色赋码,精准区分风险等级。目前,已完成3479家企业画像,形成清晰的“五色图”数据支撑,为后续全域推广奠定基础。
分类施策,监管服务双提升
以上浦镇某金属制品加工企业为例,因涉及高危工艺、历史隐患较多,被评定为“红色”等级。监管部门立即启动高频检查与专项帮扶,通过“一企一策”督促整改,企业负责人坦言:“监管压力让我们正视问题,现在隐患清零,生产更安心了!”而谢塘镇一家“绿色”等级企业,因风险低、信用优,检查频次大幅降低,企业负责人感慨:“减负不是‘放水’,是给我们专注发展的底气!”
基于“五色画像”,上虞区实施差异化监管:对红色、橙色高风险企业,加密检查、挂牌督办,倒逼隐患整改;对黄色、蓝色中低风险企业,推行“预警+指导”,帮助提升管理水平;对绿色低风险企业,合理降低检查频次,切实为企业松绑。
区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分级分类监管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高风险企业盯紧不放,低风险企业轻装上阵,这既能提升监管效能,又能增强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截至目前,试点区域高风险企业整改率达100%,企业满意度调查提升至98%,“精准画像”的治理效能持续显现。
全域推进,打造治理新样板
随着试点经验成熟,上虞区正加速推动分级分类监管全域覆盖。下一步,将着力推动 “五色画像” 数据与日常监管、执法检查、整改落实等数据实现实时关联,通过持续迭代完善企业评价模型,真正达成 “风险动态更新、画像实时调整、监管精准响应” 的良性循环。
从试点突破到全域拓展,上虞区以精准“画像”为切口,破解了传统监管“一刀切”难题,既守住安全底线,又激活企业发展动能。这一创新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上虞经验”,也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