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长江消落带变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开州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长江消落带变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开州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5 09: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14日电 (记者 谭英姿 邓蕊)重庆开州区的汉丰湖因长江三峡工程而生,系库区最大城市内陆湖。三峡水库蓄水时,长江水由东往西回涌入开州区澎溪河,开州区形成42.78平方公里的消落带湿地,占重庆市消落带面积的13.79%,是重庆市消落带面积最大的区县之一。消落带“夏陆冬水”的反季节涨落规律,导致了该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敏感、易污染、易破坏,造成了水体污染加重、水土流失加大、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地质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开州区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025年8月14日,当地青少年在重庆开州汉丰湖水上运动俱乐部学习浆板运动 (摄影 谭英姿)

为减少消落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国家批准,开州区在澎溪河上距城区2.5公里处建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位调节坝工程,该工程由水位调节坝枢纽、生态建设和景观文化工程三部分组成,工程于2007年8月开工,2015年3月全面完工。工程总投资3.98亿元。

工程建成后,长期蓄水170.28米以上,形成了今天的汉丰湖,治理消落区面积14.48平方公里,城区周边消落区深度由18.5米降低至5米。常态化蓄水170.28米使汉丰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态环境,减小了因水位季节性消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环湖消落区,开州区以“生态缝合”为针,用自然智慧“穿针引线”。实施小微湿地、基塘、林泽、鸟类生境等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构建独有的湿地生态系统。打造汉丰湖城市景观基塘工程系统600余亩,栽植荷花、水生美人蕉、再力花、鸢尾等十余种,适应在消落带生长,并颇具生态、景观及经济价值的湿地水生植物,达到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建设消落带林泽约500亩,栽植落羽杉、水松、秋华柳、乌桕、江南桤木等适应湿地生态环境的乔灌木40余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为湿地动物提供丰富的栖息环境,也为游人提供怡人的“五彩森林”湿地景观;实施鸟类生境工程,堆置岛屿两个,总方量15立方米,冬季水位175米时出露面积1140平方米,在岛屿顶部设计了适合雁鸭类生活的浅水塘,并栽植了火棘、桑、乌桕、巴茅等乔灌木和草本,为鸟类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实施“小微湿地工程”小微湿地520亩,种植30余种湿地植物,每年4月至10月,不同季节不同湿地花卉开放,吸引大量的昆虫、两栖爬行动物在此栖息。

以生态方式打造湿地景观,用湿地景观助推社会发展,形成了“林下膝根”、“五彩森林”、“荷花基塘”、“开州洱海”、“候鸟生态岛”等一系列湿地美景。湿地内水质整体达到或优于Ⅲ类,出境断面Ⅱ类水质占比逐年提高;每年到我区越冬的水鸟达35种,2万余只。

2021年汉丰湖生态修复获评“重庆市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2022年,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获“亚太地区景观设计“雨洪管理类卓越奖”和“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生境改善获创造类卓越奖”两项国际大奖,2023年1月汉丰湖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2023年10月汉丰湖成功入围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