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潇湘 和合共生”——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侧记

“锦绣潇湘 和合共生”——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侧记

来源:华声在线 2025-08-11 16: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赵泽琴 宛俊余

大阪的夏风带着海的咸涩,漫过万国语言交织的世博园。

8月6日至8日,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湖南时间”精彩上演。湖南活动周像一卷被海风轻轻展开的湘绣,让“锦绣潇湘”的纹路在世界眼前渐次清晰,“和合共生”的意趣在目光交汇处悄然生长。

8月6日,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外,游人如织,瑶族长鼓舞引外国游客围观。

审美共鸣里的文化交融

8月6日,友城交流会上,日本鹿儿岛市副市长松枝岩根的介绍令人会心——“鹿儿岛市天保山公园的共月亭,正是按长沙爱晚亭原样复制而成的。”

一亭一景间,早已藏着跨越山海的联结。

“漂亮!”“厉害!”是逛展时听到最多的词汇。

在湘瓷展品前,来自日本的8岁小姑娘投入地举着手机拍摄,还不忘运镜,嘴里不时发出“漂亮”的赞叹。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雕琢一件属于自己的艺术品。

她告诉记者,“打算拍给学校的同学,让她们也看看这么美的东西。”

跨越山海的喜爱,在这一刻变得纯粹而热烈。

喜欢湘瓷的,还有日本岸和田市中日友好协会会长武井俊成。

在参加完株洲城市主题日后,他特意来到台前,和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永平交流,并表达了对株洲瓷器的喜爱。武井俊成认为,“花纹都很精美,尤其是一些作品上的留白,让人觉得很有质感。”真挚的评价里,恰是中日审美的共通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留白”,既承续了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意境,又与日本对“空寂之美”的追求异曲同工。

武井俊成的认真记录与主动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两种东方元素美学体系的碰撞与认同——当中国瓷器的工艺遇见日本观众对“质感”的敏锐捕捉,文化的差异在此消弭,只剩下对美的共同珍视。

8月7日,株洲主题活动日,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永平现场展示。

产业协同中的合作深化

“湖南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日本企业之间的互动性很大。特别是在制造和消费领域,应该扩大对外宣传,创造更多中日之间的交流机会。”日中协会副会长服部健治的感慨,道出了湘日合作的潜力与温度。

8月7日的潇湘会客厅文化与科技专场,成为这种潜力的生动注脚。

湖南多家企业与日本专家学者围坐一堂,将目光投向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新的交融处——大数据如何为文化遗产“存档”,人工智能怎样让虚拟数字人更具生命力,科技又能为医疗服务带来哪些革新……一场关于“数字赋能”的对话,让合作的蓝图在碰撞中愈发清晰。

8月7日,潇湘会客厅文化与科技专场,以文化科技共同体为主题的圆桌对话。

次日的经贸合作洽谈会,则让务实合作落地有声。

三一、中联、星邦等全球50强企业亮相,展示湖南工程机械“全球每下线10台混凝土机械就有8台产自湖南”的硬核实力。

“从混凝土装备到盾构设备,湖南制造正瞄准日本市场的需求空白”,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振信心十足。而协会日本代表处的授牌成立,更像一座常驻的桥梁,让“找合作伙伴”“拓海外市场”的愿景有了具体的依托。

从科技赋能文化的创新探索,到工程机械的市场互补,两地的合作,正在产业协同的务实路径中不断深化。

湘瓷的釉彩与和式审美相映,数字技术串联起创新火花,机械齿轮咬合出合作新篇。这不是单向展示,而是文化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从孩童镜头里的惊艳,到企业握手时的笃定,“和合共生”藏在每道交流纹路中,化作跨越山海的联结,在彼此生长里延续绵长回响。

(赵泽琴 宛俊余)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