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向外界透露一个重磅消息:在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将于2027年开通运营,并计划实现时速400公里。届时,成渝双城间通达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正式迈入“一小时经济圈”。
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关键区段预留400公里提速空间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再次挺进“无人区”,为全球速度树立崭新标杆。消息一出,坊间热议:何以首选成渝?又将如何惠泽两地百姓?答案,就书写在这条贯通古今的钢铁通途之上。
昔日天堑,今朝坦途。 回望历史,古人翻越成渝“东小路”的艰辛,恰似白居易笔下“蜀道如天夜雨淫”的嗟叹。新中国成立后,虽建成了成渝铁路、成渝高铁等,却皆因工程浩大而取道南线,中线“东小路”一直沉寂。直至2017年渝蓉高速通车,方破中线无高速之局。而今日成渝中线高铁,正以雷霆之势贯通这条千年古道,化崎岖天堑为飞驰通途,这正是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最豪迈的中国式回应。
速度之核,中国智造。支撑这400公里时速的澎湃动力,源自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CR450高速动车组。作为世界首款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的列车,其在能耗、噪音、制动等关键指标上均达世界顶尖水平。而这条隧占比高达85%的超级工程本身——尤以重庆段长7138米、下穿密集城区的人和隧道为甚——更是工程史上的壮举,它不仅是通途的载体,更是CR450尖端技术绝佳的验证场。技术与天险在此交锋,将于攻坚克难处淬炼出中国高铁的耀眼光芒。
重塑格局,激活腹地。成渝中线高铁带来的远非速度之变,更是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深刻重塑。它如同及时甘霖,精准滋润曾被称作“中部塌陷”的走廊地带。高铁开通后,不仅铜梁结束了“无铁”历史,安岳柠檬等特色产业也将接入高效物流网络,焕发新生机。此外,大足石刻站距景区仅0.8公里,高铁开通后预计年增游客300万人次,激活旅游经济。此线贯通,正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理念的生动实践,让区域协调发展的蓝图加速照进现实。
展望2027年,晨饮成都宽窄巷子清茶,午抵重庆解放碑洽谈业务,将成双城生活的寻常一幕。昔日李白慨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今朝我们则见证“蜀道”化身为国家战略落地的铿锵动脉。这条钢铁巨龙,即将牵引着成渝经济圈,奔向一个时空紧密、机遇共享的壮阔未来。(作者:赵倍 姚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