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现场交流会举行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日举行了2025年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现场交流会。

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现场交流会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1 10: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日举行了2025年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现场交流会,"现代牧场"重点专项专家组谯仕彦院士强调必须构建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技术体系。

为推动对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技术的升级,构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2025年"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现场交流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召开,本次会议旨在突破草畜精准监测和智能放牧控制的技术瓶颈、攻克草畜生产效率提升与精准管控的理论和技术难点、创建智慧牧场监测管理应用服务云平台,为牧民提供增收工具、为企业降低资源成本、为草原恢复生态韧性、为我国牧区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范式。

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秀芳研究员主持,呼伦贝尔市副市长杨子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李新海致辞。

本次会议分为成果汇报与现场观摩两部分。辛晓平研究员系统汇报了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现代牧场"重点专项专家组谯仕彦院士作出重要点评, 科技是国之利器,更是强牧兴牧的根本支撑,必须构建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技术体系。呼伦贝尔站首任站长唐华俊院士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与专家表以衷心的感谢,祝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

项目组成员分别在谢尔塔拉示范牧场与楚拉乳业牧场为各位领导与专家介绍了如穿戴式肉牛行为智能检测器、轮式智能放牧机器人、穿戴式驱赶机器人、高时频草原植被冠层生产力检测仪、草原生物量无损伤测量仪、可采食牧草生物量无损伤测量仪、家畜生理特征自动监测装备等自主研发设备。

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关乎草原未来的"科技+生态"革命,同时标志着呼伦贝尔草原治理从"经验放牧"转向"智慧管控"的关键跃迁,为推动天然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破题牧区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强化国际协作网络,真正实现"绿进沙退、草畜共赢"的愿景。

【责任编辑:何思】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