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清波"链"新向未来

作为全球最大的珍珠产业集散中心,这里的珍珠交易占全国的80%、全球的70%,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涵盖养殖、加工、设计、销售、衍生品等全产业链。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清波"链"新向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 2025-08-09 21: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9日电 (记者 李梦涵) 在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正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绝妙共生。作为全球最大的珍珠产业集散中心,这里的珍珠交易占全国的80%、全球的70%,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涵盖养殖、加工、设计、销售、衍生品等全产业链。

"生于乡间小湖,远销五洲四海"。在走向世界舞台的进程中,山下湖镇紧扣"生态化、国际化、时尚化"目标,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内核,以开蚌体验激活农文旅融合,以"珠链璧合"构建全产业链共富生态,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碧波荡漾中徐徐展开。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珍珠蚌养殖基地(李梦涵摄)

"绿"变

一颗珍珠,从播种到收获,其间要经历什么?

走进山下湖镇的珍珠养殖基地,湖面澄净、群鸟翱翔、生机盎然。然而,10多年前,高密度养殖、过量投饵投肥等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质效不高等难题困扰养殖户许久。"以前大多用鸡鸭粪便喂蚌,导致水体发黑发臭,一开窗异味就会飘进屋里。"当地珠农回忆过去的养蚌经历,免不了汗颜。

2017年,诸暨出台了严格的淡水珍珠"禁养令",出水口水质不达标的养殖户一律关停。政策倒逼下,养殖户们只能自谋出路,对养殖尾水进行严格生态化处理、在养殖池内种净化水草、学习"蚌+鱼""蚌+藕"等水产套养方式,珍珠养殖逐渐实现绿色转型。

"小到十亩、大到上千亩养殖面积的珍珠蚌,都能实现精准投喂、智能管护。传统养殖每亩仅产1000只珍珠,如今可达6000—10000只,亩产值10万元。"在诸暨市山下湖镇的珍珠蚌养殖基地,浙江清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锋介绍,工作人员通过珍珠养殖自动化系统设置投喂间隔时间,事先培育好的藻类就会被"靶向投喂"到每一只河蚌体内,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

"禁养令"出台时,郭伟锋刚辞去湖北一家珍珠养殖企业技术员的工作,回到家乡诸暨创业。"经过多番周折试错,最终与高校、科研院所联手破题。"郭伟锋还特别提到当地供电部门的助推,"微生物繁殖、恒温器控温等关键环节对电压稳定有较高要求,供电公司特地为我们安装了一台250千伏安的变压器。"

珍珠蚌定向投喂装置(李梦涵摄)

"绿"变引起质变,清湖控股联合同济大学共同研发的"智能生物链治水·靶向养殖技术",通过实施生物法原位清淤、污水资源化高效利用、富营养水体可持续性常效修复,达到还原健康生态水环境的目的,在富营养水体治理和水产养殖领域取得十多项国家专利技术。

此外,清湖控股的"足迹"还遍布杭州、江苏、山东、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项目涵盖塌陷区劣Ⅴ类水体、黑臭河道、水产养殖尾水等治理。杭州市杭州红旗河片区生态修复项目:三个月治理,片区5条河道由原来的Ⅴ类水质提升为Ⅲ-Ⅳ类水质;杭州市滨江区西兴后河水体治理项目:杭州亚运会区域最严重的黑臭水体,能见度从低于25CM提升到80CM……

在这场科技与传统的交融中,山下湖的珍珠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顾客在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华东国际珠宝城问价寻货(李梦涵摄)

焕新

珍珠养殖从传统粗放向科技化、生态化的转变,也是当地珍珠产业内核重塑的缩影。

在海威珠宝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车间内,50台打孔机整齐排列、飞速运转,实现了珍珠分拣、打孔全流程自动化。"一台打孔机效率能抵4名人工,准确率达98%。"据企业负责人薛水生介绍,珍珠筛选机3.0版已集成智能视觉识别与机械臂分拣系统,准确率高达99.8%,效率较传统人工筛选提升8倍。

AI技术也在渗透设计、销售等产业链条。设计阶段,设计师们通过垂直AI大模型几分钟就能生成多款设计稿;销售阶段,AI化身得力助手,帮助主播快速设计出产品销售文案和直播话术。"AI大幅解放了生产力,提升了生产效率。"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秘书长何铁元说,为了让AI更"懂"珍珠,山下湖正与高校合作开发专属AI大模型,进一步强化设计适配性。

白天,络绎不绝的采购商和顾客走进华东国际珠宝城问价寻货;入夜,人潮退却后是主播们的接力登场。"线上+线下"的融合不断激发出消费新场景。

华东国际珠宝城也已经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服务、展示、研发、设计、文旅体验一体化方向转型,推动线下从单一销售向"珍珠+文化+旅游"的复合型业态升级。目前,入驻商户从5年前的600余家增至200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

主播在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华东国际珠直播带货(李梦涵摄)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蚌一条街的频频出圈提供了参考。

新桔城村的90后陈建勋是第一批经营"盲盒开蚌"体验的商户。他说,除了养珍珠传承家业,想整点属于年轻人的新鲜花样。2023年,陈建勋在自建房里开始运营开蚌体验馆,自家的6亩蚌塘承载着他的创业激情。"五一假期的5天时间,开了近万只珍珠蚌。"陈建勋打趣创业算是成功了。现在,爷爷奶奶都在为他"打工",每天忙进忙出招呼顾客、帮忙开蚌取珠。

而陈建勋的成功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去年10月,村里通过整合资源,推出了开蚌一条街。如今,到了节假日和周末,这里30多家开蚌体验馆家家门庭若市。五一小长假和端午假期,8天吸引了超10万人次,30多家店累计开蚌20多万个。

此外,山下湖已连续多年组织企业亮相国际一线珠宝展会,足迹遍布东京、香港等数十个全球重要城市,累计参展场次50多场,参与企业7000多家次,总销售额突破80亿元,经济效益呈乘数级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产品销售到文化出海的跃迁。

从珍珠养殖到创意设计,从跨境电商到文旅融合,这个因珍珠而兴的小镇,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