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对这句唐诗感触颇深。
目前,人工智能正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中老年群体通过AI课程可获得新技术应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感。2025年,山东老年大学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课堂,开设的AI应用课程迅速成为咨询“爆款”。广西南宁的老年大学,课堂上活力满满。65岁的黄大爷学会了用AI帮忙写剧本,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还学习了视频制作,现在已经能够从编、排、演到后期制作‘一条龙’完成一部戏。
“2025年中国老年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但AI渗透率不足2%,技术赋能空间巨大。”行业人士断言。在这一背景下,融合老年艺术素养培训的中老年兴趣教育产业异军突起,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介入,正为该领域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边放声朗诵,一边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仔细研究梨花教育AI情感识别系统里针对作品给出的专业评估报告和优化建议,正成为很多老年人的当下精神面貌。
“以前总觉得人工智能是年轻人的专利,接触体验后发现,原来人工智能并不遥远,我们老年人依旧也‘可以驾驭’。”一位奶奶笑着告诉记者。
“在5-10年前,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还指向对App的适老化改造,包括调整字体字号、优化页面等,随着数字产品和功能的普及以及人群的代际更迭,‘适老’的需求已经从基础功能适配转向深度场景化、生活化。”十方融海梨花教育创始人、CEO杨楠说。
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最理想的办法,是让他们有兴趣,能主动参与其中。梨花教育作为十方融海旗下专注中老年兴趣教育的品牌,积极响应《“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号召,精心推出涵盖普通话培训、朗诵技能提升、声乐培养等多维度的优质课程,惠及1800万中老年学员。为进一步优化学习体验,梨花教育还积极拓展线下场景,创新打造“梨游学”品牌,深度融合知识传授与实地参访、文化交流及社交互动,为老年学员提供场景化、沉浸式的全新学习体验。
梨花教育以“AI+适老化”为突破口,通过“声音培训+游学”模式重构银发教育生态,为银发群体提供兼具学习深度与体验温度的艺术素养服务。数据显示,梨花教育已服务超过1800万中老年用户,仅2024年就有425万用户参与在线学习。
“课程每次上线前,我们会做大量的内测,保证用户真的能学会、真的能用上。”杨楠表示。
如“AI声音陪练师”,它本质上是一个对话式的人工智能教练,内嵌75种AI测评算法,覆盖50余项声音特征,结合超2037万条用户声音样本及28000余份专家标注数据,算法识别准确率达95%,能够24小时在线,随时解答学员的问题、指导练习。
除了AI声音陪练师,梨花教育还推出了AI情感识别等特色功能,能够识别学员声音中的情感和语调,对他们的作品感染力给出评价和建议,这其实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创新,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AI人机互动教学系统,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沉浸式关卡,闯关式教学,让学员不断收获正向反馈,可及时纠正学习卡点、突破学习难点,达成学习目标。
“尽管我们运用了大量的AI技术,但也在一直致力于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平衡。”杨楠说,一方面,我们坚信教育的温度不可或缺。AI再智能,也是辅助教师和服务学员的工具,其最终目的并非取代真人,而是为了把教师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投入有创造力的教学和对学员学习节奏的把控上。另一方面,我们也赋予AI以更多“人情味”,在AI反馈中加入了鼓励式语言和共情元素。这种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使学习既高效又温暖。我们常说要用“温度+智能”来形容我们的服务——AI带来了速度和规模,但温度仍由专业的教师团队和有爱的学习社群来提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老年不是技术的旁观者,而是AI普惠的最后一公里。目前,“AI声音陪练师” 完成练习人数近50万人,好评率超98%。
业内专家表示,AI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银发艺术素养培训的产业形态:从个性化学习指导到全流程服务优化,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拓展了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的内涵。随着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以梨花教育为代表的探索实践,有望推动中老年兴趣教育从“规模增长”向“品质提升” 跨越,为万亿级银发经济注入持续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