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观察丨碳水激活“城市味蕾” 解锁早餐经济新场景

消费新观察丨碳水激活“城市味蕾” 解锁早餐经济新场景

来源:央广网 2025-07-31 16: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广网天津7月31日消息(记者周思杨 韩雨晨实习记者葛芳冰)“新炸出锅的卷圈儿又香又脆!”“老味儿酸梅汤,解渴去暑!”“煎饼馃子多少钱?给我来两套带走!”“‘老豆腐’什么味的,我在这儿吃!”……走进红桥区西北角特色街区(下称“西北角”),商户们的叫卖声与游客们的询问声相互交织,烟火气伴随着各类美食的香气,在氤氲的晨雾中升腾。

 

西北角标志性的楼梯墙绘(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近年来,天津“早餐”火出圈,其中尤以西北角最为出名。清晨,走出西北角地铁站,映入眼帘的首先便是两幅具有天津特色的楼梯墙绘。步入街区,各家商户门前早已排起长队,游客们或举起手机打卡拍照,或伸长脖子催促着自己的美食。西北角街区不大,“能耐”不小,0.36平方公里的面积中,上百家商户承载着八方老饕们一天的“碳水快乐”——锅巴菜口感醇厚、面茶香气扑鼻、卷圈酥脆可口、煎饼馃子更堪称绝味。漫步西北角,耳边充斥的是夹杂着各地口音的夸赞声。“我是从沈阳来的,感觉这里非常热闹!我在这儿吃了锅巴菜和煎饼馃子,都很好吃,我也会和沈阳的朋友们讲讲这里,让大家都来感受天津的魅力!”来自沈阳的吕艾姗说道。

 

商户正在制作煎饼馃子(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始于美食,但西北角不止于美食。在“玉壶春津味礼”中,琳琅满目的文创冰箱贴格外吸引人,店主刘一鸣是地道的“天津娃娃”,主营文创产品和津味儿糕点。“看见家乡火起来了,我打心里高兴!我也设计了一些具有天津特色的小礼品,当有游客来的时候,我会向大家介绍天津的美食与历史,让游客们把这份独特的记忆带回家。”

西北角悄然走红的背后,离不开所在街道与社区的支持。从街区面貌的更新再到商品创意的提出,爆火的“早餐经济”,是大家共同的心血。一大早,铃铛阁街道铃铛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任翠蓉便和同事们换上红马甲,来到西北角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们这儿平日就有1万至2万人次的游客,节假日更是人挤人。去年一年,不完全统计大概有1200万人次的游客来到西北角。爆火之后,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让‘爆红’持续。”据任翠蓉介绍,在大家的努力下,西北角形象大变样——分段式步行街得到完善、公厕进行提升改造,30余块共计近1700平方米的老旧墙体也重新彩绘。“下一步,我们也会在街区里打造‘城市会客厅’,给游客们更好的体验感。”

 

西北角街区内人头攒动(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恰逢毕业,云南游客马希婧和家人一同开启了旅行。“我们去看了世纪钟,解放桥,又一路来到这儿。”马希婧晃了晃手中的购物袋,“我买了海河牛奶、煎饼馃子还有一些其他天津的特色食品。以后我也会再来玩儿的。”走在街区中,能看到不少和马希婧一样的年轻游客正提着各式商品。“我们以红桥区的‘十源’文化为特色,引导商户们创新改良出既精巧又漂亮,还美味的伴手礼,便于游客们携带。”任翠蓉说,“我们也会不断帮助老商户们打造自己的品牌,擦亮金字招牌,让西北角的‘早餐经济’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西北角,体验我们这里的民族风、文化范和烟火气!”

(周思杨)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