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8日电(记者:曹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今日发布《关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信息网络犯罪高发多发,围绕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产生了一系列黑灰产业,衍生处大量上下游关联犯罪,严重危害网络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据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长汪斌介绍,《意见》坚持宽严相济,突出打击重点。根据当前帮信犯罪日益职业化、组织化、隐蔽化、智能化趋势,《意见》规定,办案机关要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对于组织性、职业性和跨境协同实施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以及实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犯罪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骨干成员等,依法从严惩处;对于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以及处于犯罪链条末端、情节较轻的人员,依法从宽处理,并分别对从严、从宽的具体情形予以明确,便于办案人员准确理解适用。例如,《意见》明确,组织、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实施犯罪的,或者跨境非法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的,或利用“深度合成”等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犯罪的,应依法从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