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火红高粱铺就共富路 抛荒地蝶变“丰收田”

福建永定:火红高粱铺就共富路 抛荒地蝶变“丰收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8 10: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穿梭在高粱地里,舞动着镰刀收割红艳艳、沉甸甸的穗米,并进行机械化脱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6)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紧扣“藏粮于地”战略,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与“小田变大田”改造,在闲置土地上做活“增收文章”。抗旱耐碱、适应性强的高粱,成为永定区堂堡镇农民的“致富新选”。眼下,当地高粱陆续进入采收期,火红的穗穗缀满枝头,丰收图景在田间铺展。

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穿梭在高粱地里,镰刀轻舞收割沉甸甸的穗米 (1)

7月24日,记者走进永定区堂堡镇磜下村800余亩高粱基地,连片高粱如红浪翻涌,饱满的穗粒压弯枝桠,将山坡染成一片火红。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穿梭在高粱地里,镰刀轻舞收割沉甸甸的穗米,机械化脱粒机轰鸣作业,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村民们将收割好的高粱穗,并进行机械化脱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将高粱穗米进行烘干

“今年高粱亩产量达到800斤,比去年多增收了两成!我流转了5亩土地给基地,年租金有1000块,我又在地里干活,一天能赚150块。”永定区堂堡镇磜下村村民阙永昌说,“现在土地活了,人心齐了,钱包也鼓了,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啦!”

连日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堂堡镇的高粱陆续进入采收期,火红的高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4)

连日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堂堡镇的高粱陆续进入采收期,火红的高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2)连日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堂堡镇的高粱陆续进入采收期,火红的高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4)

“过去这里杂草比人高,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大家种粮积极性低,集体经济薄弱。我们整治撂荒地后,对接酿酒企业,推行‘酒业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模式,发展订单高粱种植,‘订单种植、保价收购’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永定区堂堡镇磜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阙培汉说,“今年800亩高粱预计产值230万元,村集体通过服务费增收30余万元。我们用收益修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明年计划扩大到1000余亩。”

据了解,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永定区实施抛荒耕地整治三年行动,累计盘活4.2万亩撂荒地,重点种植抗旱抗病、适合山地生长的经济作物。堂堡镇依托本地白酒产业需求,推动高粱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该镇流转种植面积千余亩,成为特色农业增收的“主渠道”。

连日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堂堡镇的高粱陆续进入采收期,火红的高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5)

“我们以党建为引领,正构建‘一核三带’发展格局——以高粱种植为核心,带动三堡酿酒、观光旅游、高梁食品生产三条产业链。依托财政支持产业振兴项目,已建成高粱深加工厂,开发出高粱面、高粱饼、高粱蛋糕、高粱面包等产品,带动周边3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永定区堂堡镇党委书记李瑞柱说,“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特色杂粮小镇’定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本土加工企业,打造原产地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黄秋萍 汤胜新 李灿海∣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