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托举"飞鲨"向战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级军士长周小勇回忆,26 年前他下定决心参军入伍时,父亲曾强烈反对这一决定。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托举"飞鲨"向战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4 20: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24日电(记者 赵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级军士长周小勇回忆,26 年前他下定决心参军入伍时,父亲曾强烈反对这一决定。

2025年2月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起飞助理员在确认歼-15T舰载战斗机状态完好后给出释放手势(李刚 摄) 

"他不想让我当兵。当时我刚从当地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学的是水电站相关技能,学校说会安排我去邻县水利局工作。在老家,那是份体面的工作。" 这位 45 岁的湖北籍军人说。

"我父亲是个思想比较守旧的农民,想让我留在老家,还跟我说'你要是去当兵,就别回来了!'" 日前,周小勇在海南三亚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

但老人没能阻止儿子追寻参军梦。

"我报了名,很快被分配到海军。父亲很生气。我下定决心要在部队做出成绩,向他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周小勇说。

2025年4月 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起飞助理员在确认歼-15T舰载战斗机状态完好后给出释放手势(史新荣 摄)

1999 年时,周小勇和父亲都没料到,这个叛逆的年轻人的决定不仅让他远离了老家的一份略显"平凡"的工作,更让他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一名顶尖专业人才,以及中国航母编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 周小勇如今是山东舰上 "绿线衣" 群体的指挥官。在航母飞行甲板上,每个人的工作都通过线衣、背心和头盔的颜色来区分,他带领的团队负责歼- 15舰载战斗机的起飞作业,而歼- 15是中国航母的主力战机。

2025年4月 海军山东舰远海训练期间,起降保障中队官兵确认舰载战斗机状态正常(杨科 摄)

山东舰是中国第二艘航母,也是首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是目前亚洲各国海军中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舰艇。该舰于 2019 年 12 月入列,排水量至少 5 万吨,部署时可搭载数十架歼 - 15 战斗机和直升机。

这艘巨舰本月初刚结束对香港的访问,此前还与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西太平洋完成了一次远海演练。

作为海军航母部队的创始成员之一,周小勇于 2010 年代末加入辽宁舰接舰部队,见证了这艘巨舰 2012 年 9 月入列。

在辽宁舰服役数年后,他调任山东舰,成为这艘新航母的起飞区队的一员。

截至目前,周小勇已亲自保障数千架次歼- 15起飞,并协助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 "绿线衣" 队伍。

他表示,在飞行甲板上引导和调度大型战机绝非易事。

"飞行员不能像在常规跑道上那样滑行,因为甲板空间非常有限,还经常停满战机和其他装备。相反,有时要尽可能慢,有时又要快速转弯,才能把战机挪到指定位置。这意味着飞行员必须与我们密切配合,最重要的是,要遵循我们的手势指令。" 周小勇解释道。

他强调,实现更顺畅的协作是舰载机飞行员与甲板战友的共同目标。

"每次出航前,战斗机部队会邀请我们起飞保障人员去他们的机场,与飞行员一起演练,让他们在战机起飞前熟悉各项甲板流程。"

"在航母海上演练和战备部署期间,歼 - 15 飞行员会和我们及其他航空保障人员一起复盘讨论既定流程,做好必要准备。完成飞行任务后,有些飞行员还会来征求我们对他们甲板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周小勇说。

他表示,他们部队也会邀请飞行员分享歼 - 15 的相关知识。

"我们之前只了解一些基础情况,而他们对战机了如指掌。他们的分享让我们更懂战机,从而改进工作。" 他解释道。

他补充说,对起飞保障人员而言,每一步操作都必须精准无误,仿佛与生俱来就会这项工作,这需要反复刻苦训练和天衣无缝的协作。

周小勇说,他的上级任驰常对起降保障中队的全体人员说,必须不断磨练技能,随时准备快速高效地响应命令,在行动中 "与时间赛跑"。

"我们都知道,在与敌人交战时,起飞的战机越多,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 周小勇强调。

为追求更好的表现,他带领战友进行了数千次起飞前操作演练,不遗余力地优化人员站位、路线和手势。

他说,得益于刻苦训练和实战化演练,他的团队进步迅速,技能娴熟,经验丰富。

"我们现在一次能起飞和回收的战机数量比以前多得多,这意味着我们的航母编队的空中作战能力更强了。" 周小勇还提到,在最近与辽宁舰的西太平洋演练中,歼 - 15 几乎每天都要升空,他们忙得不可开交。

他的话得到了周小勇团队成员、起飞助理高翔的认同。起飞助理的职责是站在待飞战机旁,向飞行员发出起飞信号。

"每个动作我们都要练成千上万次,直到形成肌肉记忆。此外,我们还收集训练、演练和实际操作中的数据,一起分析研讨,探索更优流程和操作方法。"

"比如,过去有些甲板操作是分步进行的,经过研究和试验,现在可以同步开展,大大简化了起飞流程,缩短了起飞间隔。" 高翔说,这最大的好处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可以起飞更多战机。

这位老兵表示,身着彩色衣服、戴着特制护目镜,站在甲板上用手势指挥战机移动,看似很酷,实则他们的战友要承受诸多外部挑战:刺耳的噪音、灼热的发动机尾气、不停的强风,同时还必须全神贯注投入工作。

"飞行员启动加力燃烧室、战机轰鸣升空时,尽管我们戴着耳塞和耳罩,还是会被强大引擎的轰鸣声震到。噪音会通过颅骨和骨骼传导,震得胸腔像沸水一样翻腾,耳朵里满是空气撕裂的声音。" 周小勇说。

他还表示,除了引导战机,他们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发现异常情况和隐患,防范危险。

高翔回忆:"有一次,我和曾文辉、李灿向飞行员敬礼后,正准备发出起飞信号。就在要给出'可以起飞'信号前,我们都看到一个发动机喷口突然喷出火球。我们回头看我们仨身后的飞机安全观察员,他已经发出了危险信号。我们立即起身,向飞行员重复这一信号,同时示意轮挡操作员不要放下轮挡。"

这位射手说,要是他们没发现火球,轮挡又收了回去,飞行员就算发现战机出了问题想刹车,也很可能来不及 —— 因为发动机已开到最大推力,战机已经开始向前冲,那样飞行员就会面临巨大安全隐患。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帮着保住了那架飞机。" 高翔说,随后这架出故障的飞机被移至应急处理区检查。

另一次,一级军士长郝振山在一组歼- 15回收后,和其他技师维护拦阻装置控制设备时,听到了一声非常微弱的异常声响。

"我第一反应是我们负责的钢缆某处出了问题。我们开始仔细检查钢缆,发现一个由钢丝断裂引起的微小鼓包。随后我们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修复,确保不影响战机作业。" 郝振山说。

山东舰军官马超表示,随着海军航母舰队的显著发展和舰载航空兵部队的巨大进步,他的团队也在快速成长,不断构建新能力。

"2024 年我们保障的战机飞行架次,比前几年的总和还多。要知道,这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大幅缩短了每架歼 - 15 的起飞时间,节省了大量以往用于维修或更换设备的时间和经费。这些成绩要归功于水兵们的勤奋和扎实的研究工作。" 他说。

负责着舰光学引导部门的刘明说,起飞和回收保障人员的训练和演练都有了回报。

"很多次,警报一响,我们立即响应,冲向战位。短短几分钟内,就能放飞数架歼 - 15 应对来袭敌机。对手知道你能打败他们,你才能阻止战争。"

如今,周小勇的儿子也像他 20 多岁时一样,不总是听父亲的话。但与 26 年前不同,周小勇对儿子自己选择的职业感到欣慰。

"他去年报考了海军工程大学,被录取到通信技术专业。他会成为像我一样的海军军人。" 周小勇说,他现在也得到了自己父亲的支持。

"这么多年过去,父亲早已承认我当年的职业选择选对了。他为我在海军干得好而高兴,鼓励我在航母部队继续努力,追求卓越。" 他说,"我很自豪能从一开始就参与国家航母部队的建设。它就像一个孩子,从诞生到一天天长大,由矮到高,由弱到强。"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