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防范农村地区非法集资风险,提升基层致富带头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近日,开封杞县平城乡政府联合司法所、派出所举办预防农村非法集资专题培训会,全乡 40个行政村的 53名致富带头人悉数参会。此次培训通过 “法律解读 + 案例警示” 的双重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非法集资就像埋在田间地头的‘隐形炸弹’,不仅会让个人辛苦攒下的积蓄打水漂,还可能动摇村集体经济的根基。” 乡党委书记岳朝辉在开班致辞中强调,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村民信赖的 “领路人”,其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直接关系到全村的财产安全。据统计,近三年来周边乡镇发生的非法集资案件中,有多起涉及农村地区,其中以 “合作社高息返利”“农业项目众筹” 等名义实施的犯罪占比达 67%,亟需强化源头防控。
培训会上,乡司法所所长崔玉卿结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用通俗易懂的方言拆解法律条文。他重点讲解了非法集资的 “四性” 特征 —— 未经批准性、公开宣传性、承诺回报性、面向社会公众性,并针对农村常见的 “虚假养老项目”“农产品预售诈骗” 等典型形态,逐一分析其包装手法。“有些不法分子打着‘托管种植’的旗号,承诺‘每亩年收益超万元’,这明显违背农业生产规律,大家一定要多打几个问号。” 李娟通过对比正规农业合作社与非法集资组织的运营模式,帮助学员掌握 “三查” 技巧:查工商登记、查资金流向、查项目真实性。
在案例教学环节,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由上级法院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影片通过还原某 “生态农庄” 以 “认养果树” 为名吸纳村民资金后跑路的真实案例,展现了非法集资从 “高息诱惑” 到 “资金链断裂” 再到 “血本无归” 的全过程。观影结束后,郭家庄村种植大户郭建军深有感触:“以前总觉得‘熟人介绍’的项目靠谱,看完片子才明白,好多骗局就藏在‘人情往来’里。去年邻村有人拉我投‘光伏大棚’,说半年能回本,现在想来真是后怕。”
为巩固培训效果,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答疑和情景模拟环节。针对学员提出的 “如何区分合法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发现疑似线索该向哪个部门举报” 等问题,乡派出所民警逐一解答,并发放《农村非法集资防范手册》和举报联系卡。在情景模拟中,工作人员扮演 “非法集资推销员”,用 “保本高息”“政府背书” 等话术进行游说,学员们运用所学知识现场 “拆招”,将法律条款转化为实际应对能力。
“这次培训让我真正看清了非法集资的‘画皮’。” 会后,秦丰村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凡孝臣在笔记本上写下防范承诺,“回去后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讲给村民听,带头抵制各类诱惑,让咱村的致富路走得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