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社区:智慧赋能,社区治理有了新图景

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社区:智慧赋能,社区治理有了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5 14: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0.3平方公里的松桂园商圈腹地,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社区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治理工笔画:1.2万常住人口、优质教育资源、三甲医院、8栋商务楼宇在此交融共生。面对老城区治理的共性难题,荷花池社区以“绣花”功夫深耕细作,以“网格化、智慧化、品牌化”为针脚,在速度、温度与精度的三维坐标上,绣出了一幅基层善治的锦绣新图。

速度:智慧中枢为治理装上“风火轮”

荷花池社区治理的“快”,源于一张无形的智慧感知网与高效的处置链。26个智能摄像头与288个烟感报警装置如同24小时在岗的“安全哨兵”,覆盖重点区域与特殊人群。

独居老人梁爱云深夜取暖触发烟感报警,系统30秒内精准派单,网格员10分钟抵达现场处置险情,将危机消弭于无形。

当居民反映茅亭子巷路灯故障,从上报到修复仅用8小时——这背后是社区自办案件“30秒派单、10分钟响应、24小时办结”的硬核流程,复杂事件则依托“吹哨报到”机制,形成职能部门与社区的治理闭环,让老城区的响应跑出了加速度。

温度:民生服务织密“幸福经纬线”

荷花池社区服务的“暖”,渗透在“一老一小一白领”的日常关怀中:

银发服务矩阵托起“夕阳红”: 长沙市第一医院边的“麓园亭”驿站由“五老红”志愿者轮值,配备急救物资,推行首问负责制,累计服务超5万小时;

由党员志愿者叶小平牵头的“老年食堂”每日送出百份10元爱心餐,送餐上门之余更延伸至更换电器、协助养老等贴心帮扶;

荷花池社区老年大学在文艺骨干彭新民带动下,让600余位老人于琴舞书画中重拾青春。

青苗培育工程点亮“成长路”: 荷花池社区“关工委”副主任李卓湘深耕青少年志愿服务,联动长师附小、荷花幼儿园等学校资源共同打造“小荷开心课堂”品牌,16年间服务超10万人次。从国学诵读到机器人编程,从垃圾分类实践到文明劝导,孩子们在知行合一中涵养家国情怀——当孩子的代码在屏幕亮起,文明的种子已在心田生根。

楼宇服务生态激活“新动能”: 松桂园党群服务中心化身“红色引擎”,通过政策直通、技能充电服务赋能白领成长;“荷映红”巾帼工作室整合辖区医院、学校、企业力量,构建“思想引领+创业就业+公益服务”的“5+N”支持网络,为妇女儿童筑起坚实后盾。

精度:平安建设构筑“立体防护网”

荷花池社区安全的“准”,体现在风险防控与矛盾化解的双重精准发力。线上,“智慧社区”平台整合视频监控与烟感系统,确保报警信息10分钟内触发“系统+网格员+安全专干”三级联动响应;线下,“平安哨团”志愿者每日巡查,织就群防群治的地面网络。创新“荷议庭”线上议事与“网格议事角”线下协商双轨并行,让邻里的“疙瘩”在萌芽阶段得以智慧疏解,实现矛盾不出网格的精准治理。

通过资源、力量、服务的“三向融合”,荷花池社区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治理生态:联动网格内医院、学校、企业打造党建联盟,形成“一网格一特色”;以党员先锋为纽带,凝聚居民、志愿者、专业力量,实现多元共治;聚焦全龄需求,将品牌服务精准嵌入生活场景。

“治理如绣花,功夫在细处。”荷花池社区党委书记李卉表示,“我们以网格为针、智慧为线、品牌为图,在速度中彰显担当,在温度里传递关怀,在精度上筑牢平安,最终是要让老社区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居民可感可及的‘最美零距离’。”这座0.3平方公里的老城社区,正以智慧与匠心,持续编织着属于新时代的幸福经纬。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