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在沪举行

第十四期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在沪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4 15: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14日电(记者 张陨璧)7月14日,第十四期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在上海启动。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胡文丽、外交部国际司公使蒋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姜炜、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凯在开幕式上致辞。前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前驻西班牙兼安道尔大使吴海涛、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杨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选培部副主任杨立国等出席开幕式。

胡文丽表示,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建立,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为全球治理奠定了框架。当前,单边主义、强权霸凌加剧严重冲击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各国应充分认识到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以协调合作为基石的多边主义理念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最佳方案。国际社会要重温联合国成立初心,重振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当前,国际组织中的中国籍职员人数、级别与中国大国地位和所作贡献极不相称,加快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显得愈发重要。希望各位学员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挺膺担当、加强能力建设、积极参加实践,为推进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蒋端表示,联合国承载着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殷切期望和不懈追求,变乱交织的世界需要并期待中方为世界和平担当、为共同发展尽责。更多中国优秀人才加入联合国,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智慧、倾听中国声音、认同中国方案,有助于加强联合国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是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培训内容和形式有很强针对性,希望学员们把握世界大势,胸怀远大抱负,坚持脚踏实地,增强斗争本领,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争取早日进入国际公务员队伍中。

姜炜介绍了我国国际职员具体情况,表示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际职员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国际职员队伍总体现状与我国最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一是人数增长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二是级别相对较低,三是结构有待优化。希望更多青年投身国际组织,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结合起来,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风采。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已成为品牌,学员们应珍惜机会认真学习,结合实践学以致用,让本期项目成为国际公务员之旅的起点。

肖凯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在国际法领域的历史底蕴,为国家法治建设和国际法治实践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新时代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开创性探索。他表示本次项目为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注入了新动力。他希望学员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聚焦提升专业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国际法律运用能力,掌握国际组织知识、锻炼沟通协调技能、培养跨领域合作意识、建立同窗人脉网络,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创办于2011年,旨在为国家培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该项目对提高青年对联合国事务和中国多边外交政策的认识、助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期项目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外交部国际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支持,华东政法大学承办。项目为期八天,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多边领域资深外交官、专家学者、青年导师将为学员们围绕国际形势、中国多边外交、联合国热点问题授课,还将举行无领导小组英文讨论。来自国内外140多所高校和机构约300名学员参加。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