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扬州,蝉鸣裹着热浪,却掩不住一场关于“温暖”的热潮。7月11日, 2025“旧物救命·博爱共行”公益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扬州大学举行,这场从2024年一个中学生“突发奇想”开始的公益活动,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完成从“个人梦想”到“大学生慈善品牌”甚至到“城市品牌”的蜕变。
发布现场——公益愿景照进现实的“高光时刻”
7月11日,一场关于"旧物救命"的温暖叙事正迎来高光时刻——政府代表、高校师生、企业爱心人士与社会组织志愿者围坐一堂,共同按下"旧物救命,博爱共行"公益行动的加速键。
市侨联党组成员蒋艳春在开场致辞中肯定活动从民间自发到多方联动的示范意义;发起人丁昱婷则表达初心,说到“慈善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长期的坚持。”。现场高潮迭起——肯尼亚方的实时视频传来爱意浓浓,引得掌声阵阵;江苏新能源物业集团董事长周丹表达了未来会呼吁更多小区加入“旧物救命”慈善活动。
发布会的最后,扬州市依旧爱志愿者协会会长李永宝先生和扬州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敏先生,共同为2025年扬州大学“旧物救命”志愿实践团负责人胡诗奕同学授旗,标志着这一活动正式纳入高校志愿服务体系,这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份承诺,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活动到一个品牌,扬州正用公益的方式,向世界讲述温暖的故事。当镜头定格在全员合影时,一场由青年发起的“微光”已凝聚成制度化的“火炬”。
十天奇迹到年度盛事,一场跨越山海的旧物重生
2024年夏天,一场名为“旧物救命”的公益活动在扬州悄然发起。短短十天,16岁的美高留学生丁昱婷(Yuting DING)联合市慈善总会、侨联等机构,募集上万件衣物送往肯尼亚,上百名志愿者的热情参与让活动意外“破圈”。
如果说2024年的“旧物救命”是一场“一个人的战役”,那么2025年的它,已成长为一支“集团军”的冲锋。它不再是留学生个人的热血尝试,而是得到了城市级的关注,不仅升级为扬州大学团委主导的年度品牌活动,更是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共鸣效应,成为了一场凝聚扬州大学、市侨联、依旧爱志愿者协会、江苏新能源物业集团等多方力量的系统性工程。
从十天奇迹,到扬大年度品牌活动,再到多方合力推动,越来越多的学生、社会人士参与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公益组织的升级,更是人人可公益、处处有温度的城市精神在生长,从个人发起,到社会共鸣,青年善意的星火,终能点燃城市公益的燎原。
从“我想做”到“我们做”,看00后的城市力量
作为活动的灵魂人物,丁昱婷在发布会上始终强调“我们”与“延续”。但回溯源头,正是这名当时年仅16岁的学生,用“非典型”行动力打破了公益的常规路径。
1. 破局者:从个人情怀到社会动员
丁昱婷的初衷很简单:了解到非洲的赤贫现状后,她发现家中闲置衣物可成为救命资源。但她的行动逻辑却远超同龄人——没有停留在朋友圈呼吁,而是用行动诠释了发起人的重量,迅速联合市慈善总会、侨联、志愿者协会等,招募了上百名志愿者,募集了上万件衣物。她不仅是活动的发起者,更像是一位引路人,用自己的行动点燃了更多人参与公益的热情。
2. 链接者:在体制与民间之间架桥
一年之间,她也深刻认识到,一己之力难以走远,公益事业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正是这份清醒的认知和对公益事业的执着,让她没有停下脚步。2025 年,扬大团委王敏书记得知活动后全力支持,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活动规模更大、更系统化。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如今成为扬州大学团委主导的品牌活动,丁昱婷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看到一个年轻身影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她的坚持与付出,让 “旧物救命” 从一个人的梦想,变成了一群人的行动。
当一个人的坚持变成一座城的习惯,旧衣跨越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一代青年对责任的理解,他们不满足于被定义,而是用行动定义可能;他们不局限于做小事,而是用坚持成就大愿,从一束微光到星河同频,这场“旧物救命”的旅程,还在继续,当更多像丁昱婷一样的年轻人站出来,用热爱点燃公益,用创新定义公益,这座城市的温度,终将成为照亮世界的一束光,燎原天地的星火。(图片由扬州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