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朝天羊木法庭:巧手绣“和”暖万家

广元朝天羊木法庭:巧手绣“和”暖万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1 14: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家事如天,却时有难言之痛。在川陕甘三省交界的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羊木人民法庭秉持“家和万事兴 家固天下稳”初心,在家事审判中穿针引线,于法理与情理间巧施“绣花功夫”,在川北门户绣出了一幅幅家和新“枫”景。

“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四川政法先锋”……一项项荣誉,镌刻着他们以党建为引领、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坚实足迹,更见证着他们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精准穿针,专业审判理清万缕千丝

推开羊木法庭大门,“家和万事兴 家固天下稳”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不仅是羊木法庭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更是法官处理每一起家事纠纷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法庭走廊,两侧“卧冰求鲤”“鹿乳奉亲”等传统文化故事,静静地诉说着孝悌仁爱的家训,无声浸润着当事人的心田。法庭内部,圆桌式审判、家庭称谓式座席、温馨的亲情调解室、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充满安全感的反家暴庇护中心,每一处都散发着“家”的气息。

“你们的婚姻只是‘感冒’了,只要相互能认识到错误然后去改正,你们婚姻中的‘感冒’就能治好……”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作为子女应该懂得感恩……”

法庭中,时常传出家事法官耐心疏导的话语。以“全国家事审判先进个人”汪叶为主导,建立“汪叶工作室”,首创《离婚前23问》,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深入挖掘夫妻双方矛盾的根源;引入家事调解员,精准捕捉案件症结,量身定制“和解处方”,探索出“6311”家事审判工作模式,调撤率达70%以上。

庭长汪叶常说,“家是心灵的港湾,我们竭力在法庭营造‘家’的氛围,就是希望让当事人在这里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重燃对‘家’的渴望与信心。”这份精准的“穿针”功夫,为理顺千头万绪的家事纠纷奠定了坚实基础。

温情走线,柔性司法缝补亲情裂痕

“法官,我在酒店当厨师了,常和我爸通电话呢!”在前不久的回访中,淡某喜悦的声音从电话另一头传来。谁能想到,这对曾对簿公堂的父子,如今也能分享生活点滴。

2020年,淡某父母离异,14岁的他随父亲杨某生活,妹妹随母亲生活,双方互不支付抚养费。2022年,学习成绩不佳的淡某选择学习烹饪,杨某支付半学期费用后便不再负担。无奈之下,淡某将其父亲诉至法庭。原来,离婚后的杨某常年在外务工,缺席了儿子的成长,将成绩不佳归咎于“不够努力”,支付学费时心存犹豫。而缺乏父爱的淡某,金钱观念尚未健全,父子隔阂在沉默与争吵中日益加深。

“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调解过程中,法官化身“情感修复师”,一边用法律条文向杨某阐释抚养义务必须履行,一边引导淡某体谅父亲的艰辛。多轮调解后,杨某主动履行义务,淡某撤回起诉。

在羊木法庭干警心中,家事审判的灵魂在于“情”。他们始终坚信:再完美的判决,也抵不过发自内心的和解。为此,他们倾注满腔温情,以柔性司法为针,耐心调解为线,一针一线缝合亲情裂痕,让破碎的家庭重焕生机。

为做好家事审判“后半篇文章”,羊木法庭在发放“家庭教育指导令”“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函”的同时,对涉未成年人抚养,涉家暴且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离婚案件等特定案件,持续开展回访跟踪,督促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与家庭教育责任,为妇女儿童织密织牢司法“保护网”。

同心织锦,多元联动共绣家和愿景

“单丝难成线。”羊木法庭深知,家事审判需聚多方之力。为此,法庭联动公安、妇联、团委,建立家暴投诉登记备案制度,打造反家暴庇护中心,在接到家暴线索时迅速联动,为受害者筑起安全屏障。

为做深纠纷源头预防与前端化解,羊木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汪叶工作室”入驻羊木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开展调解、普法,定期分析家事案件态势,向党委政府报送家事纠纷审判分析报告,并就农村土地承包、妇女儿童保护等发出司法建议,努力将矛盾止于未发、化于萌芽。

此外,羊木法庭着力探索“专业+群众”家事纠纷化解新路径,精心遴选11名离退休干部、教师组成“老妈妈劝和队”,开设“家事学堂”提升法治素养与调解技能。对于尚未进入诉讼的纠纷,“老妈妈”们凭借“地熟、人熟、情况熟”优势主动上门,拉家常、解心结,春风化雨般找到矛盾“线头”,巧妙解开当事人心中的疙瘩。对于诉讼案件,“老妈妈”们则成为法官的得力助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家和”之道,架起情、理、法的沟通桥梁。

“老妈妈劝和队”成立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85%,被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授予“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荣誉称号,也是广元市唯一国家级站点。

川北门户,一幅幅家和“枫”景正被羊木法庭巧手“绣”成。羊木法庭将继续以“枫桥经验”为指引,将安宁与和谐细细密密地绣进村落院坝、街头巷尾,让“和”的暖意,熨平每一道细小的裂痕。(图片由广元市朝天区法院刘柳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