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鸣鸡唱稻浪涌:吕圩村热浪中的振兴交响

鸽鸣鸡唱稻浪涌:吕圩村热浪中的振兴交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0 14: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七月的江淮大地持续被38℃以上的高温笼罩,田野里蒸腾着灼人的暑气,淮南市寿县小甸镇吕圩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然而,在这片被烈日灼烤的土地上,淮南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正与村民并肩作战,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谱写着战高温、保生产、促振兴的铿锵壮歌。

破晓时分,天际线刚泛起鱼肚白,潮湿的热浪裹挟着昨夜未散的暑气扑面而来,淮南市局驻村第一书记程翅翔推开宿舍门,招呼队员们出发。肉鸽养殖场是每日巡查的首站,这里不仅承载着养殖户的生计,更是村里特色养殖产业的“试验田”。

走进鸽舍,程翅翔踮脚查看通风管道,指尖拂过运转的电机外壳,确认温度正常后,才长舒一口气。“老徐,高温天鸽子饮水量翻倍,记得把饮水槽换成不锈钢材质,避免塑料容器释放有害物质。”他边说边掏出笔记本,将发现的饲料配比问题记录下来。养殖户徐佩帅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笑得眼角堆满褶子:“要不是你们帮忙建设循环水系统,今年这波高温,我这几百对种鸽可扛不住。”

从鸽舍到鸡棚,不过百米距离,却仿佛穿越了两个蒸笼。2万只肉鸡在自动化鸡舍里踱步啄食,温湿度传感器闪烁着蓝光,与头顶轰鸣的降温风扇形成奇妙的节奏。“曹师傅,这批鸡快出栏了,最近要重点观察粪便状态。”淮南市局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茆少红弯腰查看自动喂料机的运行轨迹,裤脚沾了几片鸡毛,“智能监测系统的数据要结合人工巡检,双重保险才能万无一失。”养殖户曹化松竖起大拇指:“自从装了这套系统,半夜都能睡安稳觉,手机上一点就能看到鸡舍实时画面。”

如今漫步在吕圩村,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村里的连片稻田。曾经,这片土地因多年单一水稻种植,陷入土壤板结、病虫害肆虐的困境,村民们年年辛苦却难有好收成。在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这里已然换了新颜。即便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深耕后的土地依旧翻起黝黑的浪花,有机肥的腐殖质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诉说着土壤改良的成效。

“张叔,新改良的土壤保水保肥效果咋样?”程翅翔蹲下身,抓起一把土轻轻揉搓,湿润的泥土从指缝间缓缓流下。张书东拄着锄头,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打药打得胳膊都抬不起来,现在按照你们教的稻虾混养模式,害虫少了,龙虾还能卖钱,这账算得过来!”他抹了把脸上的汗,指着远处正在搭建的防虫网,“这都是工作队协调来的物资,乡亲们跟着干,心里踏实!”

面对“高温+旱情”的双重危机,驻村工作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协调水利部门,争取到优先轮灌,烈日下疏通多处沟渠,渠水重新流入稻田时,村民们喜上眉梢。邀请农技专家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演示“深水护苗”技术;组织村民利用自动插秧机,确保应种进种。程翅翔站在田埂上,对乡亲们说:“再坚持两天,只要秧苗全部栽插到位,今年的收成就能保住!”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忙碌的身影镀上一层光晕。稻田里此起彼伏的“唰唰”插秧声,与鸽舍的咕咕声、鸡棚的咯咯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田园乐章,在广袤的田野上回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实景图。而在这动人图景背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正一步步从规划变为现实,在吕圩村的阡陌间铺展,向着更辽阔的远方延伸。(图片由王灿 刘欣 张浩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