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艺创”非遗小课堂走进鄠邑农疗基地: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实践团以艺术点亮残障儿童的希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0 11: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7-10 11: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心系折翼天使 用爱共助成长”社会实践团走进鄠邑区残障人士农疗基地,开展了一场以非遗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公益活动。依托学院“丝路艺创”辅导员工作室联合创新的新课程“非遗小课堂”,实践团为基地的孩子们带来了漆扇绘制、青花瓷贴画创作、彩绘葫芦及轧染等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用艺术之美传递温暖与力量。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化身“非遗讲师”,耐心讲解各类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技巧。从漆扇上细腻的线条勾勒,到青花瓷贴画中形状的搭配,从葫芦表面独特的纹样设计,到轧染布料上变幻的蓝白花纹,每一项技艺都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大家在实践团成员的一对一指导下,亲手尝试创作,用指尖的温度赋予非遗作品新的生命力。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莫斯科艺术学院“丝路艺创”辅导员工作室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创新尝试。工作室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非遗小课堂”这样的形式,让残障儿童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更在互动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参与活动的农疗基地负责人对实践团的到来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为基地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不仅充实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更让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和自我价值。”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莫斯科艺术学院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更让非遗文化在公益场景中焕发新的活力。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丝路艺创”平台,开展更多此类活动,用艺术搭建桥梁,让爱与温暖持续传递。(图片由段菲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