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赛道:非接触式战争替代方案的技术伦理与文明意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8 10: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战争的伤痛仍历历在目。海明威笔下那些被战争永久性损伤的灵魂,一直在提醒我们:战争带来的,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毁灭。当“全球无人机无限制格斗争霸赛”以其炫目的科技对抗登上舞台,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浮出水面:战争是否终可摆脱血肉横飞的残酷,在非接触式对抗中决出胜负?这不仅是技术的跃进,更是对战争本质与人类文明命运的深刻叩问。

从文化人类学的深层视角审视,无人机竞赛、狩猎与战争都源于人类的攻击本能。它们为利益、尊严和秩序而战,带有危机感与远古象征。无人机竞赛以“游戏理性”将这种古老冲动融入现代竞技场,巧妙融合了史前文化的游戏精神与自然正义的法理内涵,更将西方决斗文化中的仪式感转化为自然、审美化的表达。这种转化非但不是对暴力的简单复制,而是以文明之力对极限抗争冲动的创造性“消解”——在虚拟对抗的轰鸣中,以游戏化的方式化解极端抗争,真实的杀戮被悬置。

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入侵性”重塑战争形态。从俄乌战场上的无人机与无人艇组合刷新作战模式,到“大维空间观”将电磁、网络、外层空间纳入战场;从“新质认知域作战”直指对手意志与信念,到“智能无人视域下的虚拟社会战争”开辟全新对抗维度。技术为战争开辟了远离人类肉身的“非接触”战场,其核心伦理困境在于:生死决策权能否让渡给算法?自主武器的滥用是否会触发无规则的新型军备竞赛?然而,技术亦可向善。人工智能若能受制于严格的战争伦理与国际规范,便能成为“抵消战略博弈”的有力工具——如同美军AI驱动的F-16空战测试或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所示,以颠覆性技术建立非对称优势,以“兵棋推演”式的科技竞赛替代热战交锋,使胜负在无人机赛道或虚拟沙盘上尘埃落定。不用各国军人上战场,不再有战争伤亡,还能把先进的军用技术开放给民间,造福现在的人类,给后代的空间技术做战略储备,好应对未来地球可能遇到的更大灾难。

技术路径虽已显现,其精神根基则深植于古老智慧与人类共同体的当代理想之中。老子“不争”思想如黄钟大吕,直指“争”的极端形态——战争之害,并呼吁大国要有“若可寄天下”的担当。这与美国科幻大片《异形:契约》所揭示的困境与出路惊人地殊途同归:当人类面临信仰缺失与未来灾难,唯有超越分歧,团结应对共同危机,方为正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这一东方智慧的现代回响——它要求我们超越零和博弈,将技术对抗的“胜负心”转化为协作共赢的“向善力”。现在AI军事化的风险越来越大,唯有通过国际合作构建“向前防御”的战略稳定框架,坚持伦理先行,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全球准则,才能使无人机赛道真正成为人类暴力的终结之地。

无人机赛道的指示灯亮起,其意义远超一场科技竞赛。它是一条穿越战争迷雾的伦理小径,指向一个非接触式对抗的和平未来。当胜负不再以生命为筹码,当大国能以“不争”之担当引领人类共同命运,技术的锋芒才能真正转化为守护文明的坚盾。在这条赛道上,我们角逐的不应是毁灭的权力,而是创造的智慧与共生的勇气——这才是人类面对无尽星空时应有的文明姿态。

当无人机在赛道亮起指示灯时,人类在战场熄灭了战火——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文明对自身暴力基因的超越。

(作者:逄培 中国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