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盛大启幕。回望15年前的第七届大会,中国高铁尚在加速追赶,如今已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坚持人民至上、创新为要,中国高铁一肩担起经济发展,一肩挑着民生幸福,跑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加速度”。
创新铸就发展强引擎。从追赶到引领,科技创新是中国高铁实现华丽转身的核心引擎。华夏大地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铁路部门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攻克了海上、高原、深谷等极端地形的技术难关——复兴号驰骋雪域高原,湄洲湾跨海大桥上动车飞驰,贵南高铁“银龙”在群山间蜿蜒,中国铁路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中国奇迹”。在自主创新的赛道上,复兴号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京张高铁以北斗导航开启智能驾驶先河,雅万高铁成为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第一单”,中国高铁真正掌握了发展主动权。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不仅构建起世界最大的高铁网络,更将高铁“中国标准”输出全球,让“中国高铁”这张金色名片在世界舞台愈发闪亮。
暖意铺就民生幸福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体现在高铁客运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持续“上新”中。在出行便利上,12306“候补购票”“同车接续”功能破解购票难题,“敬老版”界面让老年旅客跨越“数字鸿沟”;在人文关怀上,“静音车厢”守护安宁空间,“宠物托运”架起情感纽带,“轻装行”服务解放旅客双手,细节处彰显温度。更令人称道的是,高铁正成为流动的文化长廊,柳州螺蛳粉、西安肉夹馍等地方美食香飘车厢,满足“舌尖上的期待”;读书驿站、京族独弦琴和川剧变脸等非遗展演让旅途成为文化体验之旅,实现从“指尖便利”到“舌尖美味”再到“心尖慰藉”的幸福升级。如今,我国单日开行动车组可达1万列、发送旅客达1600万人次,高铁的触角延伸至祖国各地,不仅重塑了时空距离,更让亿万人民的出行生活充满获得感。
高铁涌动经济黄金脉。高铁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黄金动脉”。数据显示,开通高铁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比非高铁城市高出57%。这背后是“八纵八横”高铁网重塑的经济地理格局——半径500公里的城市群形成1-2小时交通圈,如上海旅客周末赴苏州听评弹、杭州游西湖成为生活常态。“高铁+文旅”催生银发专列、研学专列等新业态,300余个高铁站的快运服务更让“当日达”“次日达”成为物流常态,消费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更深层的“时空折叠”效应在于,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高铁网络中加速涌动,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高铁站区成为经济新磁极,带动快递、餐饮、房地产等关联产业繁荣,形成“一站兴一城”的发展格局。高铁以强劲引擎之力,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注入不竭动能。
山海相隔变为通途相连,发展成果惠及万千百姓。中国高铁以科技为笔、服务为墨、经济为脉,在神州大地上绘就了幸福和发展美美与共的时代画卷。(文/图 李尚珍、陈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