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多的运营,中老昆万铁路“黄金线路”效应进一步凸显。作为中老铁路的起点,云南省准备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推动这条线路由通道通畅到沿线兴旺的提升。
今年以来,这条钢铁纽带运送旅客超845万人次、货物达993万吨,同比增涨27%,“三个倍增”目标圆满实现,远超初期规划预期。三年多来,“黄金通道”运输能力持续提升、人文交流日益频繁、民心相通更加深入,实现了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三重跨越”,新一轮三年行动,将是一次从“通”至“兴”的战略升华。
打造国际资源配置新高地,助推枢纽体系再升级。构建现代化综合枢纽体系,是“钢铁丝路”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完善通道枢纽功能行动计划的提出,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作为核心抓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云南省人大专门立法保障到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磨憨镇,再到口岸功能提升、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磨憨正以“特区速度”实现华丽转身,逐渐成长为一座日新月异的国际口岸新枢纽,国际资源配置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新生态,助推产业发展再突破。产业深度融合是推动沿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在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枢纽建设、沿线产业开发、市场主体培育“四项行动”的助力下,沿线产业开发重点项目稳中有增,产业重构趋势良好。《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布局指引》的印发,为西南各州市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公共服务和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口岸城市等措施陆续铺开。未来三年,围绕“钢铁丝路”,云南及铁路部门将积极吸引适铁产业集聚,构建更大跨度、更具互补性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从“过境地”到“产业高地”的转变。
开辟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境界,助推制度体系再创新。“黄金线路”的持久辉煌,离不开制度层面的创新与突破。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在互联互通的生动实践中,有效助推了“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央地合作模式”“四区叠加、昆磨联动”等一系列创新机制落地生根,为打造发展新热土、开放新高地注入新动力。不仅如此,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到推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制度创新,再到探索国际铁路联运新规则,不难看出,云南及铁路部门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接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制度型开放格局,为中老铁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钢铁丝路”的每一次轰鸣,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生动实践的有力见证。新一轮“三年行动”,相信是从“大通联”到“大兴盛”的一次战略再进阶,势必进一步加速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条贯通中南半岛、重塑区域发展新版图的经济走廊将更加繁荣,为沿线区域带来更好更持续的发展机遇,更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作者:李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