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南海丝路 涌动经济新增量

千年南海丝路 涌动经济新增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8 15: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第一季度,广州港外贸箱量首超内贸销量,开放高地越来越高;新增美东、美西、东南亚等多条航线,外贸航线总数飙升至174条,成为“一带一路”上航线最密集的港口城市之一;第137届广交会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现场意向出口成交持续增长……俗说“广货卖天下”,自古以来,广州的贸易版图随着海上丝路拓展至全世界,海丝经济不仅一直推动着内外贸易,还拉动港航、造船等产业和临港片区的协同发展,成为如今的经济新增量。

古港枢纽能级提升 稳外贸畅循环

港口作为连接全球市场的重要纽带,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不言而喻。今年以来,广州港口吞吐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广州港货物吞吐量1.6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5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2%和7.0%。在世界贸易格局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外贸双增的亮眼数据更显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

位于黄埔区的扶胥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韩愈称其“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如今距其8000多米外的广州港黄埔港区承袭了古港的繁忙。据广州港船务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024年其已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连续两年双位数增长,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0%、252%。

除了黄埔港区,一季度集装箱船舶到港艘次同比增长16.5%的南沙港区为这份成绩单贡献了关键增量。南沙港区已成为继上海港洋山港区后第二个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箱的单一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通达世界的底气,源自“智慧港口”的建设成效。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于2024年11月通过竣工验收,班轮服务效率位居世界前列。据了解,从该工程立项、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行,税务部门始终高度关注其发展和运营,深度运用税收大数据工具,实时分析企业建设经营、政策享受情况,根据工程的四个建设标段,实行“一标段一对策”,并派出联络员“一对一”精准解读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等优惠政策和申报操作。

“南沙四期的建设得到了各级税务机关高度重视,四期工程体量大、周期长,税务部门为我们开设办税绿色通道,引导我们进行‘无纸化’‘非接触式’办税。”南沙四期总经理王浩说,从2018年正式开工建设到项目正式投入运行,企业已累计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超4亿元。

四期码头建成后,贸易活力不断迸发,数以万计的车厘子、榴莲等海外生鲜从世界各地抵达南沙,让全球商品以最快的速度走进人们的生活、被端上百姓餐桌,港口效率转化货物流量,成为经济增量。而今年一季度投资达164.3亿元的南沙港五期工程获批深水岸线,将新增4个20万吨级泊位,国际通用码头投产后可提升集装箱通过能力50万标箱,为广州港锁定为了五年增长空间,助力广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海港。

广州智造“蓝色引擎” 造船逐浪向强

船舶和海洋工程是广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贸易促进等多个维度支撑经济发展。

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广州近年来持续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广船国际、中船黄埔文冲、英辉南方等40余家船舶制造企业,产品覆盖集装箱船、全系列液散货船、滚装船、半潜船、可燃冰开采船等,并在高端豪华客滚船、PCTC汽车运输船、支线集装箱船、LNG运输船等产品市场具有全球引领地位,以一条“钢板进、巨轮出”的完整产业链重构全球船舶制造的效率标准。

“我们2024年开展经营研发项目120多个,首次获得自主船型甲醇双燃料订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2%,全员造船效率同比提升9.6%、每修正总吨工时同比下降7.5%。”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细数了创新提效给企业近年带来的成绩单。而这份增长还通过税费反哺给社会,据悉该司2024年累计缴纳税费同比增加5.3%。

这艘取得了130项发明专利的“梦想”号正是由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建造,150余家海洋、地质、船舶领域单位协同创新攻克。

“我们日常都是埋头研究、实验,对税务相关的内容了解不是很多。税务部门会为我们准备辅导手册,手册精准详细地解说了税费优惠享受条件和申报方式,让我们少了很多顾虑,更加能专心发挥所长。”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梦想”号项目总装部副部长伍常斌在感慨创新智造为发展提效之余,更是提及了其中的税务助力,“近三年,企业累计合规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近1300万元,为企业发技术和产线升级革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广州税务部门对船舶制造企业开展“滴灌式”辅导,确保各类税费优惠政策精准直达。同时,对船舶制造业普遍存在的涉税风险点进行分析和提示,促进企业享惠、避险“两手抓”,推动造船提质升级,让“蓝色引擎”不仅是海上引擎,更是经济引擎。

临港片区协同发展 海港流量化经济增量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港航业和造船业的蓬勃发展,促生出配套产业和业态,带动起临港片区协同发展。

2019年来到黄埔区的广州一链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航运为主的数字化综合物流交易平台和互联网综合物流商城,2021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在内贸航线产品基础上加入外贸集装箱产品,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缴纳税费同比增长超50%。而这些发展成果,正是伴随着黄埔临港经济区的整体成长而实现的。

据了解,黄埔临港经济区2022-2024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长,其中2024年片区航运服务业同比增长超18%。截至2024年12月,已有近2500家港航企业在此扎根,其中近百家规模以上企业共创营收超百亿元。

经营主体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税务方面的诉求也随之增多,变得复杂化、个性化。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税务局与临港经济区建立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通过积极联动协作,及时有效地了解港航企业情况和需求,据此开展精准宣传和辅导。

“2024年,我们因连续12个月以上无增值税销售收入申报,被系统识别为授信额度赋额类别二类企业,发票额度调减为50万元。后来我们购入了承运船只、业务拓展,产生较大的用票需求,黄埔税务通过跟临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常态化沟通中了解到我们的经营变化后,提供了申请资料准备、发票开具操作等发票业务相关事项全流程的‘一对一’辅导,解决了我们的用票急需。”广东鸿鑫航运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杨莉对税务部门急企业之所急、辅导他们第一次办理发票额度调整记忆犹新。

“在我们的成长中,税务部门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广州一链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伟俊说,一链通紧跟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从单营内贸航线扩充到兼有外贸航线,着力拓展非洲、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航线,税务部门也基于企业经营内容的变化送上量身定制的税务专属服务和针对性的涉税风险提醒。据悉,该企已连续4年纳税人信用评为A级,2024年日订舱成交峰值高达1060TEU,成交量居全国前列。

据黄埔税务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常态化沟通、精细化服务,该局还持续推进出口退(免)税无纸化、促进广州“单一窗口”“一单两报”等便利化措施,助力港航及其配套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推行出口退税申报线上办,推广全流程无纸化,通过‘部门联动、岗位衔接、限时办结’工作机制,加快出口退税办理速度,并依托互联网云平台实现线上问询无障碍,升级备案单证数字化、容缺办理等便捷措施,全方面提升出口退税办理效率。”黄埔税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在推进广州‘单一窗口’粤港跨境舱单,实现同时向粤港两地海关一键申报‘一单两报’的业务过程中,黄埔税务全程跟进,协助解决了企业缴纳香港代理服务费和香港政府收取的报关费等费用面临的内地和香港重复征税问题,减少了相关税负。”广州电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说,上线“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通关服务平台”以来,通过与香港通关服务系统连通,实现“一单两报”,截至2025年4月,已申报粤港海运舱单超8000航次、近13.6万票提单、超1.9亿件货物,大大缩短通关时间,促进贸易提效。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