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十堰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针对基层党员轮训“工学矛盾”痛点,创新实施“区域协作联创”模式,通过“减负松绑”与“赋能提效”双向发力,为基层党员注入“学思践悟”新动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以“四下基层”锚定“减负切口”
以往各基层单位单独组织轮训时,全体党员需脱产4天集中参训,导致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等管理岗位“空岗”,客户经理、市管员、烟叶技术员、物流配送等一线人员“抽身”,企业管理与生产经营“两头受挤”。今年年初“四下基层”调研中,基层一线反馈的“工学矛盾”痛点,成为制约基层党建提质的突出矛盾。
为破解这一难题,十堰市局(公司)党组以问题为导向,创新采用“区域协作联创”模式破题,将全市6家基层单位划分为3个协作区,由市局(公司)统筹师资、场地、课程,牵头单位组织实施,单批次脱产人数控制在基层党员总数的1/3以内。通过“聚零为整”整合资源,实现1个月内全员轮训覆盖、生产经营不断档,培训成本较往年下降20%,切实做到“少跑腿、少耗时、少分心”。
破“工学矛盾”实现“学用相长”
围绕“减负不减质、赋能更提效”目标,十堰烟草构建“精准滴灌+动静结合+严而有温”的轮训机制,推动党员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赋能”转变。
课程设计“精准滴灌”。训前通过问卷收集基层党员“最想学什么”,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等必学内容,与“一线服务中践行党员责任”等实务课题深度融合,确保课程内容贴合基层需求。
教学形式“动静结合”。理论教学邀请省、市党校专家,结合“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之大者”深度解读;实践教学走进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农夫山泉丹江口工厂,现场感悟“人民至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管理机制“严而有温”。与“党员积分管理”有机结合,将培训纪律、课堂表现、研讨发言纳入党员个人年度积分累积,取消“打卡留痕”等形式化要求,鼓励学员“带着问题记笔记、结合实践谈体会”,既强化学习约束,又激发内生动力。
通过多维施策,学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解渴管用”,理论知识转化、实践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从“被动参训”到“主动成长”的转变。
从“立体提能”拓延“常态赋能”
今年来,十堰市局(公司)构建“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现场教学+实地调研+实践活动”的创新学习格局,形成“学、思、研、用”闭环机制。通过科学制定年度学习计划,聚焦入党、入职、晋升等关键环节开展节点教育、轮训集训,深化“党课开讲啦”等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更生动、更经常,为基层减负增效筑牢思想根基。此外,以轮训模式创新为牵引,打出“减负组合拳”。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考核、班子成员带头“一线工作法”、严控人员借调、清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并取消冗余留痕任务,推动基层从繁琐事务中抽离,精力更聚焦服务烟农和零售户,实现“减负松绑”与“赋能提效”的双向跃升。
下一步,十堰市局(公司)将以党员轮训“小切口”为起点,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行动,推动成果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覆盖”延伸,重点发力“三个深化”。深化机制长效化,将轮训联创、督查统筹等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深化服务精准化,围绕烟农“急难愁盼”、零售户“经营痛点”推出“短平快”举措;深化作风务实化,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学用结合”检验成效,推动党员把“轻装”转化为“实干”,“赋能”转化为“实效”,真正让基层“减负”减出活力、“增效”增出动力,为湖北烟草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基层动能。(高竹、李妤涵、黄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