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京张铁路之中,见证走向复兴之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7 14:5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5-27 14: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我的铁路风景·博物馆+京张铁路文化之旅”活动在京启动。当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钢轨与新时代京张高铁的轨道在时空深处交汇,当“人”字形铁路的智慧结晶与智能动车组的科技光芒交相辉映,一场穿越百年的铁路文化之旅,正在铺展成一幅丈量中国发展的壮丽画卷。

百年前的青龙桥站,詹天佑铜像凝视着蜿蜒的铁轨,那是一个民族在列强环伺中突围的起点。今天的詹天佑纪念馆里,泛黄的图纸与现代仿真模型并肩而立,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先驱者手中的罗盘,早已化作高铁驾驶室里的智能屏显,但“爱国、创新、奋斗”的精神基因,始终在钢轨上代代传承。

京张铁路的百年变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佳注脚。从铁道博物馆中1909年锈迹斑驳的铁轨,到今天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动车段里智能机器人精准检修。这条从“龙号”机车到智能高铁的进阶之路,串联起的不仅是北京与张家口的地理距离,更是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跨越——中国高铁用时速350公里的从容,改写了西方世界对“铁路强国”的定义;用“八纵八横”的路网骨架,重塑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

此外,轮轨上的时代担当永不褪色。京张铁路的两端,一端连着首都北京的心脏,一端连着冬奥之城张家口,这本身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隐喻。当复兴号列车穿越居庸关隧道,窗外掠过的不仅是层峦叠嶂的风景,更是“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的剪影——铁路网的加密,让“一小时生活圈”从愿景变为现实,让资源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种“交通先行”的发展逻辑,既是对百年前“铁路救国”理想的历史性超越,更是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范本。

百年京张,见证了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万里铁道,铺就着一个国家从“富起来”到“美起来”的壮阔征程。这条光辉复兴之路,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奋斗记忆,也必将牵引着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辽阔的星辰大海。(陈希德)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