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灶台泥田到民宿管家:“数字木兰”计划让乡村女性突破樊篱

从灶台泥田到民宿管家:“数字木兰”计划让乡村女性突破樊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4 18: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24日湘西讯 “只要跨出第一步,就会越来越好。”47岁的吴金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竹山村人,作为这个苗寨的民宿管家,她把民宿打理得井井有条,受到游客欢迎。对于只有小学文化,连普通话都说得不那么标准的吴金花来说,这在两年前是不敢想象的。

5月22日,“科技赋能乡村发展:2025乡村振兴她力量对话会”在湖南凤凰举行,吴金花向记者讲述了她从一个传统乡村女性到民宿管家的心路历程。

科技赋能乡村发展:2025乡村振兴她力量对话会现场。

吴金花所在的竹山村位于湘西大山深处,距离县城有30公里。201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鲜为人知、交通闭塞的深度贫困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吴金花就是其中之一,每个月只能拿到几百块的薪水。后来,为了陪伴上学的儿子,她回到家乡,成为凤凰县城里一个上夜班的“绣娘”。白天休息并照顾儿子,晚上要做12小时的苗绣,十分辛苦。

2019年,竹山村将苗寨传统村落和山水田园景观进行文旅开发,村子里建起了一栋栋漂亮的民宿。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慕名而来的嘉宾越来越多。吴金花成为村里第一批民宿管家。但是与大城市专业的星级宾馆比起来,民宿服务还有差距。“从一个过去常年在灶台上泥田里忙碌的农民,转身成为一个民宿管家,这个跨度有点大。”

发展乡村民宿,解决了大量的乡村就业人口,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大作用。但受限于从业人员管理经验欠缺、职业素质不高,专业的民宿管家存在很大缺口。

“困难重重。智能马桶不会使用,摸索了半天连最简单的冲水都没弄懂。高科技窗帘不会打开,其实它是可以语音控制的。此外,社交礼仪也是短板。过去,经常不敲门就进入客人房间,面对客人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表情管理。” 吴金花说。

更尴尬的是,随着旅游民宿的网络化、社交化,吴金花们已经没有太多犯错的空间。挂在网上方便游客预定的民宿,如果因为服务细节不到位而收到一个差评,进而“劝退”其他顾客,这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打击。

2024年,吴金花被推荐参加“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这一下为她打开了新的世界。该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蚂蚁公益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和数字素养培训,助力乡村女性就业和地方文旅发展。

“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数字素养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吴金花进步明显。现在,每次到客房服务,她都会先敲敲门,跟顾客打个招呼,面对顾客时先微笑,而她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除了客房服务和接待礼仪等基本知识,吴金花最感兴趣的是数字素养课上的拍照技巧和视频剪辑。因为年纪大了不太会用手机,学习之前,吴金花只会简单地拍拍短视频。现在,她已经学会了用软件编辑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我想让游客在我们的服务中感受到竹山村的美,并把美带回家。”她说。

与吴金花有同样感受的还有33岁的刘雨。年轻时的刘雨曾在县城做房地产销售。村里的民宿开业后,她回村做起了民宿管家,工作地和自己家只有一门之隔。

刚开始,刘雨对这份工作并不了解。“我对于民宿管家这个概念起初是非常模糊的,我以为的民宿管家就跟普通的服务员一样,每天打扫一下卫生,整理下房间就行了,实际上远远不够。”

当听说有“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时,她报了名。从餐饮摆台、铺床实操到插花、茶艺,她都用心学习。此后,刘雨又参加了在陕西举行的“数字加强班”以及湖南省的“木兰管家研学营”,学会了视频拍摄与剪辑。学成以后她报名了湖南省的技能大赛,并闯进了全国总决赛。

现在,刘雨不仅对民宿服务十分熟稔,短视频拍摄剪辑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村里的民宿通过她拍摄的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很多客人慕名而来,这也让她获得了民宿老板的认可。

“我在学习了直播技能之后,当公司需要有人做凤凰中华大熊猫苑直播的时候,老板把我从民宿管家调去做直播了。” 刘雨介绍,这个直播账号在她接手的时候有5000多个粉丝,经过两个多月的直播,粉丝量从5000多涨到了1万多,直播效果很好,带货水涨船高。“做直播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她说。

最近,刘雨又有了好消息,公司老板看中了刘雨的专业能力,将她提拔为乡村民宿的副经理。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刘雨很有感触地说:“灶台泥田不应该成为你人生的全部边界,低学历也不应该成为禁锢你自己的枷锁。”

如今,像吴金花和刘雨一样从“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获益的乡村女性越来越多,她们突破农村环境和思维认知的藩篱,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勇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梦想。截至2024年底,“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已在16个省份落地,超过6600名乡村民宿管家在培训中获益。

“当数字技术遇见女性创造力,便能突破地域与性别的双重边界。”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高岸明表示,中国正在探索一条以技术创新驱动社会公平的道路,这些经验属于中国,也属于所有致力于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的国家。

“中国的农村电商村、妇女主导的农业科技合作社以及数字素养培训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说,当我们投资于农村社区妇女获取科学技术的机会时,其效益将惠及整个社会。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