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县:镜头聚焦竹林乡 光影镌刻新时代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2 13: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5-22 13: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积极响应河南省摄协、开封市摄协2025年“我眼中的大美中原摄影大赛”号召,深度推进杞县“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貌”2025年十大群众文化活动,5月20日,骄阳似火,河南开封杞县摄影家协会组织部分摄影家踏上征程,深入到杞县最偏远的红色乡镇——竹林乡,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采风创作活动。

竹林乡,地处杞县县南35公里处,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往昔,这里硝烟弥漫,多次激烈战斗在此打响,这片土地见证了先烈们的热血与牺牲,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乡镇 。在竹林乡武装部长和文化站长的引领下,摄影家们首站来到庄林村。走进余克勤将军曾战斗和生活过的旧居,斑驳的墙壁、古朴的陈设,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余克勤将军一生南征北战,参加过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以及济南、淮海等诸多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站在旧居之中,摄影家们怀着崇敬之情,用镜头定格下每一处细节,试图通过影像,让更多人了解将军的英勇事迹,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随后,摄影家们向着百米高岗攀登,前往水东革命烈士陵园。这座陵园是杞县建设最早的烈士陵园,曾经安葬着有名和无名革命烈士200多名。在一排排绿树环绕下,陵园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在这里,摄影家们神情凝重,静静地瞻仰着陵园,他们不仅用镜头记录下陵园的建筑与布局,更将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融入到每一张照片之中。这次参观,对摄影家们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让他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离开烈士陵园,摄影家们来到梁寨村龙巢网业(巩固脱贫成果帮扶车间)。该企业于2016年在乡党委、政府和村委的大力引导下,由乡贤返乡投资5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主要从事渔网地笼生产加工和销售 。在这里,摄影家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企业带动周边6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中包括脱贫群众、监测对象、留守老人和妇女。务工形式灵活多样,既有固定用工在厂内加工,也有流动加工,群众可以把材料带回家加工,完成后企业上门收购。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的双重效果,还在潜移默化中带来了乡风文明的转变。曾经村里打牌和闲聊的人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积极参与劳动、勤劳致富的身影,摄影家们用镜头捕捉到了这些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

在梁寨村丁堂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正在进行。乡里开展的“戍边守国感人心,爱国精神永流传”典型事迹宣讲活动和司法所的普法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和学生参与。摄影家们迅速投入拍摄,宣讲者慷慨激昂的神情、孩子们专注聆听的眼神、村民们积极互动的场景,都被一一记录下来。这些照片,不仅是对活动的记录,更是对乡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生动呈现。

下午,尽管烈日炎炎,摄影家们顾不上午休,拍摄热情丝毫未减。他们继续前往梁寨村标准化全自动恒温棚菌菇种植项目生产车间和大棚西瓜种植基地。在恒温菌菇生产车间,高科技的菌菇自动控管技术和纯净水循环系统让人眼前一亮,色泽鲜嫩的菌菇长势喜人;大棚西瓜种植基地里,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在藤蔓间若隐若现。摄影家们穿梭其中,从不同角度拍摄,用镜头展现着农业现代化的成果和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

此次竹林乡采风创作活动,摄影家们收获满满。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红色历史的厚重、乡村振兴的成果、文化建设的活力以及农业发展的新貌。这些珍贵的影像,将成为展现杞县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的生动素材,也将激励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为建设大美中原贡献力量。(图片/邵金忠)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