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19日湘西讯 日前,武陵山区(湘西)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示暨龙山县第十届“舍巴日”,在湘西龙山县城和中国传统村落惹巴拉古寨正式拉开序幕。
本次展示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湘西州人民政府主办,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中共龙山县委,龙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展示主题为“神秘湘西·风韵武陵”,通过举办高规格的交流会、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文旅推介,展现武陵山区(湘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助力湘西州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龙山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县,属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非遗项目214项,其中土家织锦技艺、摆手舞等6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达239人,先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摆手舞之乡”“土家族织锦之乡”等40余个国字号品牌。
在“中国土家第一寨”惹巴拉古寨,龙山县第十届“舍巴日”吸引了大批观众。“舍巴日”是土家族歌舞祭祖、庆丰祈福的传统节庆,如今已经演变为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综合传承载体,是土家族文化传播的一张“活名片”,在第三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上,获评“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
随着土家摆手锣鼓迎宾,拉开了土家非遗盛会体验的序幕。在非遗展演区,锣鼓声、山歌声此起彼伏,庄重的舍巴祭祖仪式和热闹的土家族婚俗节目上演,国家级非遗项目毛古斯舞、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等轮番登场。
在非遗体验区,打糍粑、竹雕、制作土陶等互动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西兰卡普织锦色彩绚丽,匠人们飞梭走线,展现土家妇女的智慧与匠心,土家语山歌、跳花灯、阳戏、三棒鼓等接连上阵,让游客移步易景、沉浸式体验土家非遗魅力。
夜晚,“神秘湘西·风韵武陵”武陵山区(湘西)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示在惹巴拉宫上演,汇集武陵山区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以湘西五千年文明史为主线,分为《迎宾》《神秘武陵》《风韵武陵》《和谐武陵》《快乐武陵》五个篇章,展现武陵山区(湘西)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生态保护成果,打造了一场沉浸式民族文化视听盛宴。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