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各地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让“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各地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来源:中国日报 2025-05-15 11: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15日电 “有恒产者有恒心”,“小红本”承载“大民生”。看似一本小小的不动产权证书,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居梦”、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更是老百姓心里最踏实的“定心丸”。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以来,登记的规范化、便利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业务链条长,历史上一些项目在审批、建设、竣工、交易、监管等前端环节不衔接、不规范,导致部分房屋登记要件缺失,无法登记办证。群众拿不到不动产权证书,影响落户、入学、融资等需求,成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5月15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座谈会,介绍各地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工作进展和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坚持人民登记为人民、高效登记安民心,积极担当作为,主动沟通协调相关部门,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实事,着力开展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借力重大专项,持续推动问题化解工作。2017年部署不动产登记“中梗阻”问题全面排查整改,2018年部署全国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活动,2019年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专项学习活动,都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2021年自然资源部将化解工作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全国自然资源系统集中攻坚,各地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制订了工作方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细化任务、明确时限、落实责任,合力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

二是秉持历史态度,切实破解难点堵点。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若简单套用最新的政策标准往往难以解决,只有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政策举措才能真正化解。针对用地手续不完善、开发主体灭失、房地信息不一致等历史遗留问题,2021年自然资源部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分类施策,打通问题化解路径。全国省(区、市)、市(州)、县(区)各级纷纷出台化解政策文件,为问题化解提供政策保障。各地坚持人民至上,主动担当作为,用“绣花功夫”全面摸排问题,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到户台账,实行责任到人、挂号销账。同时,各地采取按月调度工作进展、实地调研督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举办视频培训等方式,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便民利企效能。“人民群众需求在哪里,登记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自然资源部门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提升登记信息查询便利度;创新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登记服务,推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各管理环节闭合监管,防范新的问题发生;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拓展预告登记覆盖面,从源头上防范商品房“一房二卖”“先卖后抵”等风险。

在积极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各地严守底线,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责任,防止违法违规问题“借机搭车”合法化。

在各地党委政府强力组织领导、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自然资源部门担当作为,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一是化解了一大批积压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000多万套,自然资源领域的各类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特别是2024年以来,全国共化解长期积压的各类跨部门“硬骨头”问题340多万套,工作进入“快车道”,成效显著。

二是切实维护了群众权益。过去群众手握钥匙却拿不到“红本本儿”,资产流转难、上学落户难,成了压在群众心里的“大石头”。各地自然资源部门扛起群众“心上事”,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累计惠及5000多万群众,重大财产权得到了有效保护,“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迎刃而解,让“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三是有力助推了经济发展。通过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原来无法交易的房屋可以进入市场,顺畅进行交易和抵押融资,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有力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全国近2100个区县共办理“带押过户”业务50.7万笔,累计涉及卖方抵押金额6400多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和群众的交易成本,为银行等金融业机构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保障。

四是推动加快实现“交房即交证”。从试点到推广,“交房即交证”改革改变了“先交钱、再交房、后办证”的传统模式。全国2200多个县市实施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覆盖9万多个项目的800万多套房屋,1800多万群众在领到新房钥匙的同时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这一举措,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有效防范新的问题发生。

五是锤炼了登记队伍作风。历史遗留问题大都年岁久远、错综复杂,化解难度大。全国不动产登记人迎难而上,把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心事去办,坚定坚决抓、用心用情抓,登记队伍作风不断提升,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在化解过程中各地积极打造“党建+不动产登记”品牌,深入问题项目小区实地调研、现场服务,把化解工作办到群众的心坎上;采取“预约办”“网上办”“加班办”等方式加快办理登记,让化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有温度、有感情,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继续积极主动、担当作为,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持续指导地方因地制宜运用好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日常化解和防范新增问题的长效机制,大力纵深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全力以赴办好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自然资源部门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顺利为群众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更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未来,随着化解工作的不断深化,将有更多群众享受到不动产登记改革带来的红利。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