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2日,“同心同行 象聚管溪”中泰文化交流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举行。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与互鉴,活动由下管镇人民政府主办,围绕教育、文旅、乡村振兴等主题展开多层次对话,上虞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江桥,泰国格乐大学教学副校长素帕·提拉威查棱猜,中国泰国商会副秘书长杨凯瑟等泰方教育界、经贸界近20名代表,中方区直部门、在虞高校、在外乡亲代表及本土创客代表共同参与。通过文化展示与产业合作联动,推动中泰从“共情”走向“共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基层活力。
绍兴市上虞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江桥与中国泰国商会副秘书长杨凯瑟共同为下管镇中泰文化交流基地揭牌
千年古镇迎友邻 文化共鸣促情谊
千年耕读古镇下管与文化底蕴深厚的泰国以“象”结缘。古镇内有五经牌坊等历史遗迹,见证了明代以来的文脉传承,九溪汇聚的管溪与四明山麓的翠色,为这场跨越国界的对话提供了诗意背景。活动中,双方以“吉象”为文化纽带互赠雕塑,寓意中泰友谊如大象般厚重坚实。下管镇党委书记郑伟钦在主持座谈会时表示:“‘象耕鸟耘’的传说与泰国文化符号的呼应,预示着我们将在教育与乡村振兴等领域迈出更深步伐。”
教育文旅双驱动 共谋乡村振兴新路径
活动聚焦教育与文旅融合的跨界合作。泰国格乐大学教学副校长素帕·提拉威查棱猜提出,该校已与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等在虞高校达成合作共识,而下管镇“千年耕读”的实践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新范式。现场,该校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超、公卫系主任赵晔等三位专家受聘为“中泰文化创客导师”,将助力中泰校地联动与健康文旅产业发展。
中国泰国商会副秘书长杨凯瑟考察后感慨:“浙江将传统村落转化为康养旅游资源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前,下管镇“耕读文化+生态旅游”的特色发展模式,与泰国清迈等地的乡村文旅路径形成战略契合。
跨国协作平台启新篇 校企联动育人才
作为长效机制载体,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江桥与中国泰国商会副秘书长杨凯瑟共同为下管镇中泰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副区长朱江桥指出,该基地将依托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等高校资源,打造“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跨国协作实验室。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泰方围绕古建筑保护技术、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课题达成初步意向协议,为人才培养开辟新通道。
镇党委书记郑伟钦与泰国格乐大学副校长素帕·提拉威查棱猜签订校地联建合作框架协议并赠中泰吉象
活动中,泰国友人不仅体验中医、书法、戏曲等传统文化,还实地探访了“一溪两岸”文旅项目和“管溪上”乡创文化共富工坊。泰方代表团团长表示:“中国乡村振兴中的共富模式,对泰国农村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次交流被视作中泰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的基层实践样本。双方一致认为,从教育互访到文旅IP共建,从技术交流到智库协作,多元合作路径正逐渐清晰。正如泰方专家所言:“当象群跨越山河相遇,激荡的不仅是文化回响,更是共同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