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埃及青年遇见山西:AI时代,我们为何仍需捧起一本书?

当埃及青年遇见山西:AI时代,我们为何仍需捧起一本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1 15: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9岁的埃及留学生李仁安沿着古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在这里,他对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与山西人文地理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姜剑波展开了一场跨越文化的对话。他们的讨论,既是对中国传统阅读文化的探寻,也是对人工智能时代阅读价值的重新审视。

在充满墨香的太原书店里,姜剑波分享了他的感悟:“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的起源地,它一直缺乏被人看见的这么一种形式。”他认为,深度阅读是理解文化的重要方式,而碎片化的手机阅读很难达到同样的效果。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这场对话转向了更深层的思考。李仁安表示,他经常使用DeepSeek等工具查找资料,这让他能够“迅速打开新的文化世界,徜徉在并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在AI时代,书籍阅读的价值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凸显其独特意义。当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提供海量信息和标准答案时,深度阅读恰恰为我们保留了独立思考的空间。

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能培养AI无法替代的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力和情感共鸣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算法主导的信息茧房时代,书籍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多元世界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突破技术局限,保持思想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记者 朱兴鑫|冯涔韵)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