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海虹桥高铁站又现拦门事件”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据“目击者”称女子“拦门”等老人,网友群情激愤,纷纷指责当事人破坏公共秩序。然而铁路部门深夜通过官方微博澄清,事件并非“拦门”,而是乘客身体不适,急忙下车时被车门夹住,工作人员协助其脱身。
一场乌龙事件背后暴露的网络乱象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谁在带偏网友?
情绪先行不可取,谣言需理性对待。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人们往往容易被最初的信息所引导,进而不假思索地发表看法。事件中,自媒体为吸睛引流,截取15秒视频,配上“又现拦门”等极具煽动性的标题,刻意煽动公众情绪,误导舆论走向。许多网友在未了解事件全貌时,便化身“网络判官”,仅凭模糊视频和片面言论,就对当事人进行口诛笔伐。谣言止于智者,真相需要耐心。近年来,“键盘断案”屡见不鲜,盲目跟风指责不仅伤害当事人,更扰乱网络秩序。面对热点事件,我们不妨多点耐心、少些武断,让“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待官方的权威通报。
流量至上不可取,责任担当方为本。这起乌龙事件的发酵,网络平台难辞其咎。在“上海虹桥高铁站又现拦门事件”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平台任由该话题登上热搜,为不实信息的扩散提供了便利。网络空间不是流量收割场,热搜更不该成为谣言温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平台亟须完善审核机制,加强对热搜话题的溯源管理,避免片面信息误导舆论。同时,网民亦需保持清醒,不盲目跟风传播,避免成为谣言的“二传手”。唯有平台与用户齐心守责,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真实、客观、理性的网络环境。
法治自律不可偏,清朗空间需共建。常言道“三人成虎”,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更不是情绪的随意宣泄场。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它可能会扰乱社会秩序,伤害无辜之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造谣传谣的惩处力度,对于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账号,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公众则需不断提升媒介素养,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参与网络讨论,自觉抵制不实信息,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构建清朗网络生态,既需要监管部门依法亮剑、平台企业完善机制,也离不开每位网民的理性发声。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网络乱象,营造一个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让网络真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有益平台。(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