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县创新 “植物疗愈” 助力精神康复患者社区康复

保亭县创新 “植物疗愈” 助力精神康复患者社区康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06 13: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保亭县响水镇和加茂镇的康乐温馨家园,社工们正探索一条创新的社区精神康复之路 —— 引入 “植物疗愈” 体系,融合黎族农耕园艺与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方案,帮助社区精神康复患者逐步回归正常生活。这一创新服务模式紧扣《海南省“精康融合行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 年)》的要求,致力于提升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社会适应与参与等能力。

组建康复小组,开启希望之旅

社工们通过前期深入走访与评估,将社区内有相似康复需求的精神康复对象聚集在一起,组成康复小组。小组活动围绕 “一粒种子”的主题展开,从认识种子、学习播种技巧开始,让组员们亲手埋下希望的种子。过程中,组员小王还主动传授 “三指握锄法” 等基础农耕技能,组员彼此交流、互相帮助,逐渐打破内心隔阂,在种植学习中提升动手能力,迈出“植物疗愈”康复的第一步。

多元服务形式,收获身心疗愈

为进一步深化 “植物疗愈” 效果,社工持续创新,开展植物认养活动,患者拥有专属植物,在悉心照料中感受责任与陪伴;设计小花园、种植菜园,激发患者创造力与规划能力,每一次翻土、浇水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插花、压花手工活动则是艺术与疗愈结合,患者在色彩搭配、造型设计里放松身心,缓解精神压力。此外,“萤光工坊” 的开设为患者提供更广阔创作空间,通过手工艺品制作,重拾自信心,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社会参与能力,实现心理健康与社交技能的康复。

“医疗 + 社工” 多方协同共振,推进融合发展

在整个项目推进中,由医疗专业人员、社工、志愿者等组成的多功能服务团队发挥关键作用。医疗人员提供专业医学指导,社工负责个性化康复方案制定与活动组织,志愿者给予情感支持与陪伴,多方协同共振,保障康复服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自项目开展以来,已吸引众多社区精神康复患者参与,部分患者在生活自理、社交互动等方面有显著改善,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初步达成 “精康融合行动” 目标。

未来,保亭县响水镇和加茂镇将持续完善 “植物疗愈” 服务体系,创新康复模式,拓展专业服务,扩大受益群体范围,让更多精神康复患者在自然与爱中实现身心康复,重归社会正轨,为全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