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4日电(记者 闫东洁)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央视频推出《北辰对话》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青春放飞"。本期节目与杭州"2050大会"深度联动,以"访谈+探展"的全新形式,通过与王坚院士、科技创业青年的对谈,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对话之旅,展示当代年轻人对于创新、对于科技、对于未来的积极态度。
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郭哲作为本次节目的召集人,带着三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开启探索:"何为新时代的青年?新时代的青年何为?中国青年的未来在哪里?"他认为科学家精神非常重要的一个底色就是创新,科研创新很多是从0到1实现的,这需要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勇气。从0到1的过程,本来就是开天辟地的事业。如果青年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站在我们这次科技革命变革的潮头去创新创业,科技行业就会蓬勃发展,国家就会形成它独有的精神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认为 "任性"是一种探索精神,这意味着青年要突破常规,为世界带来更多可能性,环球飞行第一人张博博士、"火箭大叔"楚龙飞等年轻人的事迹,都展现出了当代青年的无限可能。作为2050大会的发起人,他同时也介绍说,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为全球青年搭建一个纯粹的交流平台,鼓励大家摆脱功利目的,互相鼓励,通过面对面的深度交流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他鼓励年轻人保持任性本色,让世界充满更多可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青年主持人郑新宇担任本次节目主持,他以总台青年代表的视角,引领我们走进这场科技与青春的盛会,探寻新时代青年的创新力量。他感叹道青年人的科技盛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朋友圈",无论当下中国科技青年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一个能量场下相互加油打气,能带给人无限希望。今后要将更多的镜头聚焦在青年科学家身上,让他们成为中小学生身边真实可感的榜样,希望这些未来的储备军更多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成为航天员……未来的世界就是要靠我们中国青年去定义。
地卫二卫星总体工程师陆俊杰,30岁的他已带领团队成为中国商业卫星出口的"排头兵",为阿曼提供了整套卫星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他认为年轻人身处在这个巨大变化的时代里,要抓住机遇,积极学习海外优秀经验,创造性转化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化经验,因地制宜实现创新性发展,这是中国未来一代科技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科研人员马可,在微电子装备领域开拓前行。他深切感怀着这个时代赋予青年的力量,希望每一个青年科技创业者都能在多元化、包容性的环境中成长发展,整个社会建立不同视角、多种维度的评价体系,这是他心目中更美好的未来。
青山村农村职业经理人王科威,作为95后返乡青年,他认为从空间的层面上,乡村为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开放天地。越来越多的"数字游民"、"候鸟村民"回归乡村,这些新群体在乡村创业相较于大城市有更低的成本,同时可以享受新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他们会开创性的开展生态环保、艺术设计、美术创意等全新探索。"新农人"的创意活动,另一方面也反哺和影响着当地原住村民的日常生活,吸引外来访客的到来,给乡村带来积极深远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农业数智植物工厂合伙人雷俐娜,延续四代的茶农基因,开创科技农业新路径,成为一名"三农创客"。她从事科技农业植物工厂行业,她的创业故事始于乡土情怀,紧紧围绕科技强农的目标,发挥新一代高素质返乡青年的专业所长,生产高质量农业产品,同时讲好乡村文化故事,提升乡村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真正实现富农、惠农、兴农的美好愿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农人"的跨界思维,展现出乡村为年轻人提供的无限可能。
此次《北辰对话》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通过与不同领域"年青人"的深入对话,全方位展现了当代青年在科技浪潮下的积极作为与深刻思考,呈现新时代青年的崭新风貌,激励广大青年在时代的舞台上勇敢逐梦,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观众可通过中国科技馆全平台官方账号,搜索"青春放飞"观看本期节目。
《北辰对话》作为中国科技馆精心策划的对谈栏目,聚焦科学文化领域前沿观点和热点话题,在对话和交流中探寻科学文化的北辰之光。节目开启全新的"线上+线下""对谈+互动"模式,由中国科技馆专家担任话题召集人,邀请跨领域专家学者共享观点、洞察本源、引发思辨,通过精品影视产品,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文化滋养。未来,《北辰对话》栏目将继续推出更多精彩节目,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