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辈请移步过来,这是30年前万州警方破获的一起团伙抢劫案件,图为民警成功抓捕嫌疑人的画面。”“这个人是我。”“什么?”“照片中这个警察是我,我办的案子。”“……”这是发生在万州警史馆中的一段对话。
最近,万州区公安局组织开展了一次特别的“荣勋·重回警营话忠诚”活动,邀请100余名离退休干部回到警营,通过参观警史馆、万汇智警实验室、侦查中心等,重温奋斗历程,见证公安科技发展。这场充满温情的“回家”活动,既是对老一辈奉献者的崇高致敬,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初心对话。
回家的路,用心良苦
为了这场重逢,万州区公安局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了精心筹备。早上9点多,一楼会议室内已是一片欢声笑语,老同志们陆续抵达,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签到、领取纪念册。翻开精心制作的纪念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瞬间唤起了无数回忆。“张队!这不是咱们当年最早的办公场所吗?”“老所长,身子骨还这么硬朗!”老同志们热情相拥,互道问候。局领导们亲切地与每位老同志握手寒暄,“欢迎回家”的问候声此起彼伏。在温馨的氛围中,这场特殊的“回家”之旅正式拉开序幕。
警史馆作为此次活动的核心环节,更是准备充足。今年年初,万州警史馆正式面向全体民警辅警开放,它以“时间为主轴、事件为线索、发展为主线”,通过29个主题板块和640余件珍贵文物影像资料,将1949年建立至今的万州公安史,浓缩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
老同志们驻足凝视,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一旁的解说人员甚至都插不上话。“老前辈们,我们该去下一个展区了。”“别急,小同志你过来,你知道当年我们是靠什么装备把这个案子拿下的吗……”
就这样,参观完警史馆后,几名解说人员仿佛跟随离退休干部的足迹,把近几十年的万州公安史重走了一遍。他们说,这次自己不是解说员,而是聆听者,这次活动也不是简单的参观,而是一次精神交接。
重返警营,见证发展
走进万汇智警实验室,科技感扑面而来,极具未来感的蓝白色调空间让老同志们眼前一亮,巨大的弧形主屏幕上,数据如星河般流淌,这里便是万州区公安局的“智慧大脑”。“实验室开发的无人机主动播报远程识别信息技术模块,有助于我们发现空中的任何飞行物体,随后迅速指派就近警力处置,我们的这项技术已通过国家专利公示。”情指中心民警称。大屏幕上,无人机的实时飞行轨迹清晰可见,民警轻点鼠标即可调取详细数据。老同志们感受到了科技为公安工作带来的巨变,纷纷赞叹不已。来到侦查中心,在反诈综合整治区的大屏上,诈骗电话拦截数据实时更新,预警模型不断优化算法;研判侦查区里,民警正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锁定案件线索;视频分析工作台前,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比对海量监控画面。“这些技术手段,让破案从大海捞针变成了精准定位。”老同志们回忆起当年靠走访摸排破案的经历,再看看现在的技术支撑,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移步至摄影书画展区,参观节奏顿时舒缓了下来。这里展出的200余幅摄影、书法、绘画作品,全部出自民警辅警之手。他们用镜头、文字和绘画,记录着同事们深夜执勤的身影,书写着从警誓言的赤胆忠心,描绘着训练场上的飒爽英姿。
一次回归,新的出发
参观完毕,大家合影留念。区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罗强站在队伍前方,望着眼前的老同志们深情地说道:“你们是万州公安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你们用忠诚和担当书写了万州公安的光辉历程。我们将继续传承精神,用新作为、新业绩,回报你们的期望和重托!”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传承的薪火在这一刻熊熊燃烧。中午,老同志们在食堂共进午餐。区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曾晓雪环视着满堂白发与藏蓝警服交相辉映的景象,提议全体民警起立,“这里的每一位老同志都是我们的师长、前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老战友、老前辈回家吃饭!”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许多老同志不禁热泪盈眶。
合影结束后,老同志们依依不舍地话别。有人叮嘱后辈们“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有人留下联系方式说“有需要随时找我这个老家伙”。这场跨越年代的团聚,不仅让老同志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更让年轻民警深刻体会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荣耀。万州公安的荣光,既镌刻在发黄的奖状里,也跳动在科技的脉搏中;既凝结着老一辈的忠诚本色,更激荡着后来者的创新勇气。你们是历史,我们是未来,而忠诚是永远不变的基因密码。(图片由陈枭君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