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局(公司):英才“集济” 共赴成长之约

山东济南市局(公司):英才“集济” 共赴成长之约

来源:鲁网 2025-04-30 13: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

企业想要向更深层次推进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进一步增加与技能人才精准对接的深度、加大相融互促的力度,进而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山东济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充分考虑人才成长需要,从多个维度激活“人才春水”,共赴一场关于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的约定。

优化体系完善才“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良好的人才体制是基础。

济南市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行业人才工作部署,突出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才评价在队伍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勾勒出人才队伍建设“路线图”——到“十四五”末,形成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各类岗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更加科学、人才使用更加精准、人才评价更加规范、激励机制更加健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路线已定,目标已明。济南市局(公司)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将“路线图”细化为着眼固定时间周期的人才成长“推进表”——2020年至2022年,搭建以“融入之旅”“成长之翼”“精英之路”“跨越之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至2025年,教育培训突出“政治性”“专业性”“时代性”“实践性”,明确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育、人才资源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的任务目标。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依据阶段性目标,拟定了颗粒度更小、抓手更为明确的具体“作业方案”——先后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师带徒’工作的意见”“‘济烟工匠’选树工作实施方案”“‘金牌工匠’选树工作实施方案”“菁英讲坛’活动实施方案”等,从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各方面,全链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选人育人用人机制日益完善。

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不断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四梁八柱”的过程中,济南市局(公司)打破思维定式,摒弃“重帽子、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等观念,推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入一线察实情、摸实底,了解人才培育现状、企业发展所需,做到心中有底、脑中有策、手中有招,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整合资源激发才“智”

济南市局(公司)认为,要想更好地激发才“智”,就必须充分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按需‘点单’—精准‘备餐’—跟踪‘评价’”模式,就是他们作出的积极探索。

他们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广泛了解培训需求,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45份,收集各单位(部门)重点培训需求69条,为制定人才培养策略提供了借鉴。

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济南市局(公司)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健全完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机制,强化多层次、多维度分析,在与员工的双向奔赴中捕捉共性与个性化培训需求,让教育培训计划更为有的放矢。

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考虑人才成长实际,推出丰富多样的“营养餐”——

线上线下,全面覆盖。线上,根据员工个性化需求,整合中国烟草网络学院以及市局(公司)“知汇中心”等网络平台培训资源,定期集中推送精品课程;线下,聚焦实战,确保实用,通过“现场授课+实践锻炼”等形式,让每一场培训都“解渴”“管用”。

既引进来,也走出去。从名师讲堂到专家“面对面”,从专业技能“公开课”到个人成长“选修课”,他们将有力师资和定制化课程“请”进来。与此同时,充分依托校企合作、企企合作等方式,将相关人员“送”出去,进一步拓展视野,实现技能提升。

登上“讲坛”,步入“新路”。鼓励技能人才立足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根据工作经历和专业能力,申报课题、设计课程,并在“菁英讲坛”进行现场展示,让专业技能既“沉淀得下去”,也“表达得出来”;从创新实验室建设到全员精益改善,推动技能人才“走新路”“挑大梁”,从专业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等维度进行人才画像,实现课题、团队、人才互选,达成最优配置。

交流协作,开放互补。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尝试自由组队,采用“一句话营销我来说、品牌毛利我来算、客户信息我来记、终端问题我来找、真假卷烟我来鉴”等活动形式,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增强培训合力,拓展人才培养“朋友圈”。

“配餐”到位后,还要及时检验“用餐”效果。

济南市局(公司)认真做好教育培训“后半篇文章”,通过综合采取培训评估、组织开展“一人讲、众人听”交流座谈、征集心得体会等方式,检验培训知识掌握运用情况,促进培训成果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从培训前到培训中,再到培训后,济南市局(公司)依托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闭环,全链条激发才“智”,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铺设了“高速路”,让员工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更加信心满满、奋勇前行。

多管齐下检验才“质”

“考虑到我还存在部分实战技能短板,竞赛前,市局(公司)特别安排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去一线实战锻炼。那是一段催人奋进的时光,大家你追我赶,不断突破瓶颈。不管谁遇到了问题,其他人都会鼎力相助。”提起参加第四届山东省烟草专卖局烟草专卖管理岗位技能竞赛的经历,济南市局(公司)员工李亚男记忆犹新。

竞赛过程中,她沉着应战、出色发挥,最终获得第二名,被评为烟草行业技术能手和山东省局(公司)技术能手。

除李亚男外,一同参赛的宋薇获得第三名、马慧娟获得第六名。同时,济南市局(公司)荣获优秀组织奖。

“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备赛指导和后勤服务,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备战、胸有成竹应战。”宋薇说,“无论是理论考试时的反复论证,还是分析行政执法案例时的字斟句酌,抑或是卷烟真伪鉴别时的一丝不苟,都是我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缩影。”

李亚男们的参赛经历背后,是济南市局(公司)近年来锚定“以高质量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为推动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该市局(公司)借助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选拔优秀人才,组织其参与行业内各类技能竞赛,鼓励大家在更高的舞台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近年来,济南市局(公司)选派的多名选手在第十九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四届烟草制品购销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省局(公司)烟草制品购销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多名员工获评行业以及省局(公司)技术能手。

检验才“质”,路径不止一条。在各类竞赛舞台之外,济南市局(公司)还认真推进技能评价工作,鼓励支持各领域人才提升专业素养。

在发现和识别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发展潜力足的技能人才基础上,济南市局(公司)采取挂职、轮岗交流、外派锻炼等方式,坚持用其所长,让技能人才经风雨、见世面,实现工作推进和个人成长“双促进”。

营造氛围树立才“志”

印发工匠命名决定,召开表彰会议,选树“金牌工匠”“济烟工匠”并进行表彰。

开展“名师高徒”活动,鼓励老师和徒弟教学相长,向着“济烟名师”“济烟高徒”荣誉进发。

……

近年来,济南市局(公司)努力推动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鼓舞和感召更多员工向高技能人才看齐,树立成才之“志”。

在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正向激励的同时,济南市局(公司)深入挖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事迹、先进人物,讲述“好故事”、传递“好声音”:

——举办工匠精神专题讲座,通过现场互动的形式让工匠故事真实可感;开设“工匠空间”,在潜移默化间推动身边的工匠和平凡工作中的匠心入脑入心。

——组织撰写多篇以人才为主题的新闻报道并在行业内外主流媒体发表,充分彰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目标导向。

——在企业内部网站开辟“员工风采”专栏,通过发布“鲁烟工匠”“金牌工匠”“济烟工匠”先进事迹等方式,讲述工匠故事、展示工匠风采,推动工匠成为激励员工成长成才的楷模、助推企业创新创造的标兵。

通过一系列举措,济南市局(公司)切实做到让技能人才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奔头又有盼头。与此同时,他们十分注重技能人才成长过程中的管理和引导,确保立志成才者“方向明、不跑偏”。

他们通过交流谈心、廉政家访等方式,分析研判技能人才现实表现,全面了解其思想、工作、生活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纠偏;探索“导师”帮带模式,由中层干部或业务骨干当“导师”、做“搭档”,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树立“指向标”。

宋薇和马慧娟就是一对师徒。自2020年师徒结对后,宋薇一直利用个人专长对马慧娟进行无私帮助和指导。此后,二人在不少竞赛中都取得好成绩,并分别获评“济烟名师”和“济烟高徒”。

“企业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给予了全方位支持,让我们朝着成为高技能人才的目标阔步前行。”马慧娟感慨地说。如今,曾获评全省系统优秀新进员工的她在工作中更加成熟干练,并立志继续追赶优秀技能人才的脚步,用她的话说就是“成为光、发散光”。

尊重人才方能广聚人才,崇尚人才自会人才辈出。如今,在济南市局(公司),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形成。济南市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总经理周磊表示,未来会更加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政治统领,完善工作措施,强化制度执行,激发队伍活力,在双向奔赴中更好地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共同成长。(文/图  于文琴)

设计情景剧,示范讲解营销工作技能。

平阴县局(营销部)举行“师带徒”签约仪式,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

济阳区局(营销部)经常组织师徒开展交流学习,帮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

天桥区局(营销部)经常性开展“师徒共进”活动。

济南市局(公司)组织骨干人员为员工授课,促进共同提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