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武宣县税务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税收宣传月为契机,以非遗扎染为纽带,组织“非遗税宣队”走进广西石榴籽灵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绘就民族团结与税收共融的壮美画卷。
广西石榴籽灵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集农业产业、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于一体的特色教育基地,也是自治区级清廉家风研学线路的重要节点,非遗扎染便是其“传承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特色研学课程之一。
“扎染古称‘绞缬’,其染料主要来源于板蓝根,茎叶经过发酵、氧化后,形成了一种叫靛花的漂浮物,有夹染法、捆扎法、针缝法等,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后进行染色……”基地的陈老师向“非遗税宣队”讲述扎染技艺,并指导把税收元素融入扎染过程,一扎一染,一蓝一白,用“扎染蓝”诠释“税务蓝”。
扎染是草木与时间的对话,税收是传承与创新的甘霖,滋润非遗产业绽放开花。扎染体验过程中,“非遗税宣队”用壮汉双语向陈老师讲解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和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网络申报流程及要点,将税惠春风送上市场经营主体心坎。“一路走来,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给予了发展支持,‘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更是降低征纳成本,提升办税效率。”陈老师说道。在染色过程中,每道捆扎的力度和松紧都决定着布匹纹理成色深浅,也映射着市场经营主体合规经营,依法纳税方能守住发展底色。
青石板旁,染缸氤氲的不仅是草木清香,还有税惠政策滋养的生机。武宣县税务局将持续以非遗为笔、税韵为墨,在蓝白交织的扎染画卷上,绘就一幅幅“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和谐图景,更以税惠政策之力,护航民族产业传承和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图片由唐小军、肖新判 授权提供)